“一個音樂人,在音樂之外他們做著什么?他們就是在治愈和服務更多的人。”看完新一期的《天賜的聲音3》,這句話一直縈繞在耳畔。
第六期節目中,由胡彥斌、張碧晨改編演唱的《迷途的孤鳥》最終被選為節目第二階段榮耀金曲。二人在反復循環的副歌最后,加入一段對“孤鳥”的自我理解,這一段原本充滿迷茫與遺憾的曲調,經由和聲的表演讓人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曾也為自己驕傲,滿滿的微不足道,飛得越來越高一切變渺小,才發現到最后只有自己是依靠”。
“改編中藏著淡淡的詩意,你可以永遠相信《天賜》舞臺的治愈力。”翻看各大社交平臺上的評論,少了唇槍舌劍的爭論互懟,絕大多數觀眾回歸到音樂表達本身帶來的溫暖和感動。而對于行進過半的《天賜的聲音3》而言,這并不是第一次在真摯演唱中訴說人間溫暖,新一季節目開播以來由音樂帶來的溫暖正持續升級。
聽得見的聲音
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溫暖治愈
貝多芬曾經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
對于聽眾能夠從每首音樂中獲得什么,《天賜的聲音》從第一季開播以來,每場表演都會引來鑒賞團以及節目觀眾的大量討論。每期節目播出后,社交平臺上總有相關熱搜,讓人們驚嘆“XXX的改編讓人意外”,不斷地為觀眾挖掘出原版音樂基礎上更為豐富的情感內涵和情緒共鳴。
到了《天賜的聲音3》,這種狀況仍然是常態化的節目組成。本期節目中,音樂改編風格一貫簡約的胡海泉與張韶涵合作一曲《我我》,極簡的歌詞在反復吟唱中闡釋著對自我的找尋,大量全人聲的吟唱搭配弦樂淡而不寡,將一首原本已經很簡單的歌推向更加高級的層次。周深在看過表演后也不吝于表達自己的欣賞之情,“整首歌里面我就一直在穿梭四個時空,你想停留在哪里,最后發現最珍貴、最重要的就是現在的時間,我覺得像做了一個夢,夢醒來之后充滿了能量。”
原來,音樂的本質、對音樂的理解真的可以重新具象一場現實舞臺的視覺形象,給人以啟迪。
不同風格的音樂人,以及他們對于歌曲本身的理解,結合個人的人生經歷都被完整而具象地投射在每一次合唱歌曲的演繹之中。每位歌手因為個性、經歷、價值取向的各不相同,讓每個聽眾都能從節目的細膩表達和再現中找到不同的情感交集。《天賜的聲音3》通過不同音樂人的合作創作,進一步刻畫并再現激發出音樂中的力度和溫度,讓潛在于音樂人每次合作的各種情感溫度與現實表達,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鮮活而生動。
其實這一季以來,在音樂人們的合作下進一步激發出一首歌曲的溫度和力度的表演還有很多。當選本期推薦金曲的《迷途的孤鳥》原作者王天陽在迷茫彷徨之際寫下這首歌,經由胡彥斌細膩而感性的改編,彷徨變得堅定、迷茫更顯溫情;而當吉克雋逸和康姆士樂團合唱《被動》,粉色的燈光鋪滿全場,一個打破過往風格,一個蓄滿不舍,拋開各自熟悉的演唱習慣,兩人放松沉浸的合作,彼此柔和,聲音絲絲入扣,用溫柔的聲線唱出浪漫,讓“被動”成了一次浪漫的邂逅。
音樂是一種療愈,卻又不是“靈丹妙藥”。它能夠帶給聽眾以不同的情感傳遞,卻無法拯救所有人于一曲之音。好的音樂舞臺最見功力,音樂人與表演都要經過一個統一的出口引發共情。就像孟佳、符龍飛在一首《門沒鎖》的表演之后,“舒服、開心、享受”成為觀眾的一致評價。很顯然,《天賜的聲音3》中演繹的每首歌曲,即便不能讓所有人治愈,但總會讓那一部分人“藥到病除”。
看得見的音樂人
讓音樂夢想在舞臺綻放
從音樂到舞臺,從振聾發聵到溫暖治愈,每一場表演映射的是一大批音樂人的成長生態:那些被推到聚光燈下卻徒有其表的聲音,遲早會在噓聲中沒落;而真正有實力的人,卻怎么都會被看見。
胡彥斌作為《天賜的聲音》三季常駐音樂合伙人,在前兩季分別改編出《愛之初體驗》《解脫》《你是人間四月天》《自己》等金曲。第三季節目中,胡彥斌與董寶石合作的《星星點燈》,歌頌如星光般照亮并溫暖孩子的父子情,表演結束后,胡彥斌回憶起年少時為自己帶來音樂啟蒙的父親,引發了全場對親情的無限感慨;馬吟吟在《天賜的聲音3》中先后帶來《深夜的歌》《愛我別走》《我不希望你孤單地去面對整個喧嘩世界》三首歌曲,獨到的唱腔與寬廣的音域讓馬吟吟的歌聲總能帶給人以放松的心情,胡彥斌現場催歌,“以后要多出歌好嗎?”
事實上,站到《天賜的聲音》舞臺上的每一位音樂人都無比珍惜每一次登臺唱歌的機會。在上一階段的節目中,希林娜依·高將參加節目的時間比作一次“集訓”,不斷地挑戰自我嘗試不同曲風的歌曲,即便嗓子一度唱啞,也堅持呈現最好的狀態。《木蘭星》的表演,情緒層次豐富,極富感染力,花木蘭孤身從軍對家鄉的不舍和思念,保家衛國的責任與勇敢都呼之欲出。孟佳和符龍飛在排練《門沒鎖》期間的反復練習也讓人印象深刻,不僅唱跳到位,更注重表演情態的拿捏,再現年輕男女戀愛時的甜蜜時光。
在《天賜的聲音》上所收獲的每一份高光與掌聲背后,都承載著這些音樂人那些我獨自度過、潛心創作的日子,這才是音樂人在厚積之下顯現的真正價值。周深和劉鳳瑤的《冷酷到底》以富有想象力的改編獲得原唱胡海泉的高度認可,一度對自己不自信的劉鳳瑤也希望通過這次的舞臺交流,更加放開自己,正如周深所說,“無論什么時候永遠都有人在聽你的歌,有人在支持你”。
而在這場表演之后,聲音鑒賞團梁源一臉嚴肅也隱藏不住對劉鳳瑤的欣賞,“今天看過這場表演還需要解釋嗎?完全不需要,鳳瑤,不負重任。”崔迪更對劉鳳瑤能夠作為幕后音樂人站到舞臺上而感動,“因為《天賜的聲音》這個舞臺,讓更多的音樂人能夠來這里唱歌。”
能夠看到,不止于呈現出一場場音樂盛宴,出現于《天賜的聲音》這個舞臺的表演者,最大的意義還在于給不計其數、默默工作于光環之后的音樂人以堅持夢想的力量:無論什么時候永遠有人在聽你的歌,在自我懷疑與堅定理想間讓自己的音樂夢想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用音樂的力量撫慰人心
關于音綜的影響力不止于此
《我不希望你孤單地去面對整個喧嘩世界》原本是康姆士樂團主唱永駐寫給姐姐的一首歌曲,他認為姐姐值得被愛,能夠更好地生活下去。作為本期最后一首歌曲,馬吟吟與老搭檔陳鴻宇組合,訴說式的唱腔與低音區的理性感交織融合,讓聽眾重新回味自己與家人的相處,以無形的力量治愈人心。馬吟吟也希望能夠用這首歌陪伴到一些人,通過這首歌傳遞間接的溫暖。
最高級的表演往往并不是最復雜的。胡彥斌在聽完之后仍然沉浸其中,并讓他想起了大學畢業季,“如果我是你們的同學的話,我應該會和你們舉杯歡唱、不醉不歸,我喜歡這首歌的治愈的感受。”張碧晨也說,不是所有音樂都要很疼痛,也不是所有音樂都要讓我們快樂,“有的音樂可能就是淡淡的陪伴,它在,我聽。”
情隨聲動,正是通過這種情感的傳遞,表演才能由表及里,不再是簡單的“唱歌”,而是在音符、旋律、節奏與表演的綜合表達中讓音樂充滿力量,撫慰人心。
多年來,浙江衛視憑借對音樂市場的細致觀察與觀眾需求的深入了解,打造多檔爆款音樂綜藝,《天賜的聲音》這檔綜“N”代在如今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離不開平臺用心動情探尋音樂的力量: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音樂審美需求,也引領觀眾通過音樂形成更高的音樂審美能力。
創作動人的音樂,但又不止于打動人心。《天賜的聲音》通過三季節目的探索與嘗試,經過不斷地升級調整,在帶來精彩表演的同時,不僅讓音樂獲得更多的表達空間,更讓綜藝節目顯示出一種追求專業和內在的態度。正如這季節目反復強調的Slogan,“鮮”聲奪人,“鮮”于音樂創新,更“鮮”于音樂力量。
要做一檔經久不衰的音樂綜藝可遇不可求,但追求音樂本質,煥發音符潛在的內生力量,并將音樂人與觀眾的情感用一種惺惺相惜的方式淋漓盡致地表達,《天賜的聲音3》做出了可行且具有想象力的示范——它不只關注流行的熱鬧,更注重情緒的沉淀,讓音樂有溫度,為時代撫人心。
可以看到,三季以來,隨著《天賜的聲音》逐漸成為浙江衛視音樂綜藝類型探索上的一張王牌,這檔節目不僅彰顯了整個平臺對于時代情緒的精準洞察能力和市場引領能力,更為整個文娛行業注入了新的視角和動力。
(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