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識點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m=1000mlm=l0dmldm=l0lcm=l0mm1mm=1000μnlμm=1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表,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h=60min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群,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群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初二學生物理不開竅怎么辦
首先盡量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吧,對學習感興趣,成績一般都好。我在八年級的時候物理學的不是特別出色,到九年級的時候換了個物理老師,因為那個物理老師,我對物理產生了興趣,現在物理成績在班里是2,3名。
其次呢,物理屬于理科,如果數學不好的話,對物理也是有一定影響的。(只是有,但我覺得并不大)
我建議你最好買本全解之類的,最好不要補課。
給你分享下我的物理學習方法:
1.在老師講新課前一天結合教材和全解預習,把自己讓為是重點的用藍筆畫上,把在預習中遇到的不會的用紅筆圈上,第二天聽課的時候想著那個不會的問題聽課,如果聽課沒能聽明白再問老師(或者是班里物理學的好的,我是很少問老師的)
2.多做題,物理有點地方和其它理科一樣,有時候也需要做題尋找規律。不僅老師流的作業,平時可以抽空多做一兩道,不用做多,一次做幾道就可以,積少成多。建議你買本中考試題研究之類的書。
3.就是不補課,自己不好好學,只靠補課是不行的
最主要的還是上課認真聽講吧,上課不認真聽,學什么都累。
快速提高物理成績的10個方法
1.在學習物理時一定要找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多聽聽老師分享給大家的學習經驗,也可以與同學們一起交流經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好的方法才能讓我們學習物理事半功倍。
2.課前要充分預習本節課的知識點,我們可以翻看書本仔細預習知識點,填寫導學案,做簡單的了解。翻看課本后要把自己非常疑惑難懂的問題圈出來,等到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時再著重聽講。
3.課上要跟上老師的腳步,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學好知識最關鍵的一步就要跟上老師的步伐,勿要三心二意的學習,課堂上十分鐘可以學會的知識,在課下就得需要花費一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由此可見,充分利于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是多么關鍵。
4.對于課堂上未聽懂的知識要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詢問,一定要弄清楚,不留一點的疑惑,千萬不要不懂裝懂,知識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只有這樣才會對后面學習的知識起到鋪墊作用。
5.課后要對本節課知識點加以鞏固,這樣記得才更加扎實。我們可以翻看書本知識復習知識點,多做練習題,也可以整理一個錯題本,把平時做錯的題或比較有針對性的例題整理出來,平時有時間就要多加翻看。在安全的情況下做多做物理實驗,豐富自己實際操作的經驗。
6、重視“三基”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重視“三基”。很多學生不理解三基是什么。三基是“基本概念、基本規律跟基本方法”。
7、重視物理過程
在做比較難的物理題時,要學會把物理過程寫出來或者畫出來。很多題把物理過程書寫出來,解題思路就有了。
8、重視物理實驗
只有在做實驗之前,把準備工作都提前做好,從實驗當中得出的規律、定理、公式才會更加的準確,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9、提高聽課效率
對于物理成績差的同學,還有一件事一定要做好,那就是提高聽課效率。物理當中的很多知識都是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同學們在上物理課之前,一定要做好預習工作。
10、高效做題
除此之外要注意的是在做物理題的時候,首先同學們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題來做;然后要給自己限定時間,提高做題的速度;最后仔細核對答案,爭取做一道題就要有一道題的效果。
初二物理沒學好初三怎么辦
有不少初中學生在初二時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導致物理基礎很差,到了初三之后忽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想辦法追趕,想盡快補救回來。
那么,初二物理學的很差的學生,到了初三到底還有沒有救呢?怎么才迅速補救呢?
這里我可以比較明確的告訴這部分學生,肯定會有機會和辦法補救回來的。除非你在初二什么都沒學,每次考試都是個位數。其實,只要想學物理,不管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學,都會取得進步的。何況在初三還有一年的時間進行補救。
為什么初二物理差,初三卻有機會補上來呢?
首先,初二物理與初三物理的知識之間沒有關聯。
初二初三相互有關聯的只是物理學習習慣、物理學習方法。而這些習慣和方法是可以后期快速補上來的。初二物理學的知識主要包括“機械運動、聲、光、透鏡、力學”。初三物理學的知識主要包括“電學、磁學、熱學”。由于初中學的都是簡單的物理基礎知識,各個模塊之間幾乎毫無關聯。
這一點是和高中物理區別最大的地方,高中物理的前后關聯性太強,特別是力學貫穿于始終,力電綜合、力磁綜合、力電磁綜合、力熱綜合都是壓軸好戲。這就導致了高中物理的綜合性居于高中各科之首!如果高一高二學不好,想通過高三補上來,那需要使上吃奶的力氣。
也就是說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這就導致了即便初二物理基礎比較差也并不妨礙初三物理學習好。
其次,初三下半年,在中考之前,要進行中考物理三輪復習。
在這中考三輪復習過程中,第一輪復習最為至關重要,也是補救的最佳時機!因為初三上半年學習電學,時間太緊張,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復習初二物理知識,所以最大的機會就在一輪復習了。
初三物理一輪復習是三輪復習中用時最長的,這個過程的主要任務是把初二初三物理知識全面復習一遍,不但要回歸課本,而且還要進行各種查缺補漏!
所以說,初三是有機會把初二拉下來的知識補上來的。
那么在一輪復習階段,怎么才能快速的把拉下來的物理知識補救上來呢?
有些學習方法是最常規最通用的,比如說,認真聽課、及時獨立完成作業、緊跟物理老師的復習節奏,深思勤問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最有效、提升成績也最快的學習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整理“錯題集”!但是也要同時研究學習學霸們的“錯題集”。
有關整理錯題集的方法,我在前面已經寫過相關的文章。這里就不再累述了。可以非常肯定的是,這種自己經過獨立深思、廣思之后整理出來錯題的過程一定會深深的影響你的能力,從而快速提高物理成績。
不過你一定很奇怪,自己獨立整理的錯題集才是最有用的啊,因為那是自己曾經犯過的錯啊。別人的錯不一定適合自己啊。為什么還要看別人的錯題集呢?
這是因為,學霸們整理的錯題往往最具有創新性、獨到的認識、嚴謹的邏輯思維;而且學霸們整理的錯題往往是絕大部分初中生們都會出錯的典型物理題!他們的錯題集是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揣摩他們整理的錯題的過程,有點類似于武俠小說中的“吸星大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別人的成果變成自己的成績!
綜上所述,初二學習物理不太好的同學,只要有理想、有行動,有努力、有方法,就一定能夠在初三逆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