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三夏”時節,在湖北省蒲團鄉鄂州大農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一片秧田,運用北斗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的無人駕駛插秧機穿梭田間,進行精細化插秧作業。直行、轉彎、倒車、掉頭……無人駕駛插秧機靈活地扭動著身姿,所過之處,一株株茁壯的秧苗植入稻田,讓稻田披上一身“綠衣”。
在不遠處的麥田邊,該合作社負責人王本義正嫻熟地操作著手機,無人駕駛插秧機隨著王本義的手機里發出的指令在田里來去自如,手機里也刷新著實時傳輸的收獲數據。而在這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的背后,是5G+北斗技術的支撐。
說起今年夏收夏種的感受,該合作社社長王本義脫口而出:“智能!”
“通過在農機裝備上安裝相應的北斗終端,可實現農機作業數據精準計算,農忙時節農機具的快速調度,幫助農業作業效率提高。”王本義介紹,“目前,合作社有各類農機具165臺(套),給農機裝上‘北斗’后,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無人機等,可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無人駕駛拖拉機依靠北斗技術規劃田間地塊路線,實現一人控制多臺農機進行精準作業,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升合作社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能力。今年‘三夏’期間,該合作社累計完成機耕作業3600畝,機收2700畝,機插機播1200多畝。”
植保無人機、北斗導航農機等智能化農機裝備挑起了春耕春管“大梁”、農民輕點手機就能實現高效便捷的無人化作業、查看數據就知道農作物生長狀況……連日來,廣饒大地的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從耕地、播種,到植保、收獲,智慧農機都能“指哪打哪”,把農活干得漂漂亮亮。
“今年是我市農業實現生產智能化信息化關鍵年。為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強勁動力,今年,我們印發了《鄂州市推進北斗農業領域應用實施方案》,推動‘北斗+農機’技術在機械耕整、水稻機插秧機播、油菜精量機播、機械移栽、玉米(大豆)機播、秸稈綜合利用(還田、離田等)、 自走式植保機和無人機打藥、機械化收割、糧食烘干等生產環節的應用,推進農機合作社逐步智能化、信息化,讓農機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創新型農機科技經營實體,既解決了季節性農村勞動力成本高及不足的難題,又促進了穩產高產,保障了糧食安全。同時,全面推廣應用鄂州市北斗農機管理平臺,通過智能化的農機通過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搭載5G技術進行精準控制,可用于無人駕駛、精準作業、信息推送、在線作業質量監測、作業數據實時上傳等各方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共計安裝應用北斗智能終端243臺,推送農機信息近600條。(徐麟 周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