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旅游研究院11月發布的《2024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預測,2024年國內夜間旅游總花費將達到1.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7%。近日,在中國旅游研究院主辦的“2024中國夜間經濟研究成果發布活動”上,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說:“夜間旅游概念于2018年提出并發布首批研究成果,6年以來,夜間旅游從小到大,由點到面,已經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夜間旅游經濟已是拉動實體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便利度和活躍度的“晴雨表”。
深圳市福田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李世清介紹,2023年,福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00億元,連續19年位居深圳第一,而夜間旅游經濟占比超60%。福田區發展夜間旅游經濟的舉措包括:東部通航推出“灣區有福,見圳奇跡”主題低空游覽,開通日航與夜航線路,為游客提供從空中感受深圳魅力的全新視角;在全國率先提出以節日文化帶動街區發展的理念,精心打造現象級網紅街區,累計舉辦巡游表演、互動活動等千余場,顯著提升了商圈人氣與消費熱度;每到周末晚8點,“福田夜八點”演出如約上演,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全新的都市夜生活方式。
“2024中國夜間經濟研究成果發布活動”上,深圳市福田區當選“2024夜間經濟優選城區”,同時入選的還有北京市朝陽區、青島市市南區等15個城區。
2024北京朝陽國際燈光節期間,良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助力北京市朝陽區以“燈光”為核心,融合游船體驗,疊加藝術、非遺、市集等創意元素,用光影融合城市文化與現代科技,打造了一場沉浸式光影藝術盛宴。近300場商、旅、文、體、健系列活動,重點商圈實現銷售額28億元,客流量超1200萬人次。
良業科技董事長劉建軍認為,文化引領、科技賦能和專業化運營,是打造城市夜間旅游經濟新名片的“三擎驅動”。“燈光+”成為撬動夜間消費的流量密碼;“夜游+”激活了城市活力,打造出主客共享的夜間文旅新場景,成為城市夜間經濟的新名片。
山東省青島市不僅有市南區入選“2024夜間經濟優選城區”,《海上有青島》大型旅游演藝項目也獲評“2024夜間旅游優選項目”。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爽介紹,青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發展夜間旅游經濟的“青島模式”。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期間誕生的浮山灣燈光秀,現在已成為青島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打卡點。近兩年,“夜游浮山灣”已成為青島獨具特色的夜經濟游船產品。
今年,青島還打造了“跟著節會/演出/賽事去旅行”的文旅品牌,其中,由黃渤等青島籍明星發起的首屆青島“里院喜劇節”,平均上座率達95%。青島推出的《尋夢滄海》《海上有青島》兩部大型旅游演藝項目,累計演出554場,營收近3000萬元。
“發展夜間經濟,最重要的是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將夜間經濟未來發展方向與城市發展規劃有機銜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湖南旅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宏偉說。
夜間經濟作為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在湖南受到了高度重視。楊宏偉表示,文化、商業、旅游、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催生了國潮夜游、演出經濟、沉浸式文旅等新“夜”態,為城市經濟增添了新的增長點;但與此同時,夜間經濟目前普遍存在“有需求缺資金,有意境缺創新,有產品缺運營,有人氣缺財氣”的挑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決。
在戴斌看來,夜間旅游當前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尤其要關注發展模式單一、商業形態同質、國際競爭力偏弱、文化體驗不足、居民獲得感不高等一系列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作為新興需求的夜間旅游,無論是存量資源的優化,還是增量投資的拉動,都會對居民的傳統生活產生影響,也會對原有的產業格局和市場主體產生沖擊和影響。因此,在促進創新和推動發展的同時,如何統籌政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保護與開發、發展與安全、國際與國內的關系,是旅游目的地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課題。
此外,夜間旅游是以本地居民夜間休閑為基礎的,巴黎歌劇的演出、馬德里的斗牛、阿根廷的足球,都是融入當地文化的市民生活,游客只是分享者。隨著夜間文化體驗和旅游消費的需求升級,市民和游客對休閑品質、文化創造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戴斌提出,需要延時開放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間,需要構建更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暖的文化娛樂空間。
“市民的夜間生活體驗豐富了,場景品質提升了,才會有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才會有夜間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行穩致遠。”戴斌說。(記者 夏瑾)
關鍵詞: 夜間旅游經濟 2024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