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在黑暗中前行,為了理想和熱愛默默堅持。”“世界上的很多事兒沒有太大意義,真理與愛除外。”在電視劇《天才基本法》中,“芝士世界”里的裴之(張新成飾)幫助“草莓世界”的師父林兆生(雷佳音飾)完成了P=NP的論證。數學難題破解了,這個關于夢想、親情、愛情、友情的故事,也在8月5日晚迎來大結局。
【資料圖】
導演沈嚴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用“游戲人生”四個字形容拍攝該劇的感受:“我們拍這個戲的時候,大家像是在做一個開心的游戲,無論是面對親情、愛情還是數學,以高高興興的心態來完成所有東西,在有些小點上還會特別嗨。”
多種元素融合
親情是首要表達
《天才基本法》根據網絡作家長洱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數學天才林兆生與女兒林朝夕(張子楓 飾)、高智商少年裴之,在數學推理和雙時空交互中尋找自我的故事。劇中,“草莓世界”的林朝夕分別在紀江(王宥鈞飾)、裴之陪同下兩次來到“芝士世界”,變回學生時期的自己,并由此引發一系列故事。
回顧拍攝過程,沈嚴笑言,像是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快樂暑假,“一切都是按印象當中少年時代暑假的感覺,有很好的陽光,有綠樹,特別開心,特別溫暖。”
這種溫暖,很多是來自林兆生和林朝夕之間的父女親情,這也是該劇最重要的情感表達。比如父親蒙冤20余年被指學術不端,女兒努力尋找真相,并在公開場合力挺、維護父親的劇情,感動不少觀眾。“2006年,我看了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片中父子深厚的親情非常動人。當時我就想以后也拍一部類似的作品。”沈嚴說,第一次接觸《天才基本法》小說,他就覺得這是他心目中的中國版《當幸福來敲門》,“當時看小說,最打動我的就是親情這塊,我想拍出來。”
因此,在融合了包括親情、愛情、友情、穿行、數學等元素的《天才基本法》中,主創團隊經過多次討論后,決定將親情定位在價值表達的首要位置,其次是數學,是“平行世界”作為敘事的形式工具,最后才是男女主之間的愛情。“通過創作這樣的劇集,身為父親的我仿佛完成了一次和孩子的對話。”沈嚴看到了“林兆生”身上的少年感,“老林真的很可愛,他的少年感讓我覺得,如果我是孩子,擁有這樣的父親,肯定也會特別特別幸福。”
抓住原著核心
前十集堅持“少年戲”
該劇的主要演員都展現了精湛細膩的演技。尤其雷佳音飾演的“林兆生”,從“草莓世界”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到“芝士世界”酷愛機車的“游戲人生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沈嚴透露:“我們一天的通告,經常是跳躍式拍的,所以雷佳音一天可能要演一次‘芝士世界’的老林,一次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林,一天當中他要來回變,這個就特別難。但雷佳音在處理每一個階段、不同狀態下的老林時,真的特別準確,我特別佩服。”
對張子楓、張新成的表現,沈嚴也是不吝贊美。除了實力派演員,《天才基本法》前十集幾乎都是“少年戲”。當“林朝夕”第一次穿行到“芝士世界”時,她還是個五年級的學生,“前十集讓觀眾看小孩的戲,行嗎?”沈嚴坦言,這是劇本策劃初期,主創團隊內部的最大分歧,“真的是咬牙堅持下來的。”
這種堅持,是基于沈嚴對原著的了解,“這是原著小說當中的核心,然后才能延伸到后面所有故事。”事實證明,沈嚴的堅持是對的,看到觀眾對于前十集的熱烈反饋,他才放寬了心,“大家都說孩子戲沒了不行,我們要看孩子。”
劇情改編引爭議
開拍前就知道要挨罵
作為暑期檔高熱度劇集,《天才基本法》目前豆瓣評分7.3,但相較開分7.7降低不少。究其原因,在于原著改編的爭議。有書粉認為,該劇的選角不符合人物形象,劇情改編偏離原著,人物設定方面也跟原著差異頗大。面對“原著粉”的不同聲音,沈嚴坦陳,開拍前就有了挨罵的心理準備。
爭議最多的,莫過于對男主角“裴之”的改編討論上。電視劇里,女主角“林朝夕”和男主角“裴之”的第二次穿行,是因為“裴之”思念父親,想再見父親一面。最后“裴之”卻想留在“芝士世界”,不想回去,于是因抉擇不一致與“林朝夕”反目。
有網友認為,原著中的“裴之”是“裴神”,他有自己的驕傲和擔當,不接受如此“魔改”。沈嚴承認,在創作劇本過程中,策劃團隊冒了很大風險,對“裴之”的人設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其“賴”在“芝士世界”的情節安排,也是編劇原創的。
在沈嚴看來,“林朝夕”是生活中的你我,是大多數人生命中99.9%的人,而“裴之”卻介于“人神之間”。他希望把男主角塑造成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即使“裴之”是數學天才,但是他仍然擁有普遍的人性,“他有一個最簡單的需求,他想要見到爸爸,他就是愿意跟爸爸在一起,這個時候其他的人和事都往后退了一步。”
8月5日,《天才基本法》迎來大結局,“裴之”的扮演者張新成更新微博,告別角色。他寫道:“體驗了一段天才少年裴之的人生,該說再見了。愿平行世界的裴之可以在家人的支持下,光明正大地追求熱愛。”(記者 荀超 實習生 劉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