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的吳彥姝憑借出演電影《媽媽!》中85歲的母親一角,在剛落幕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贏得“天壇獎”最佳女主角獎。在這部獲獎電影公映前夕,吳彥姝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坦誠地聊起了她最近幾年在表演上的心得、自己的養生秘訣和對生活的看法,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電影表演藝術家的執著和對電影發自肺腑的熱愛。
●從小看了很多秀蘭·鄧波兒電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吳彥姝1938年出生于廣東省廣州市,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從小父母就帶著我看了很多秀蘭·鄧波兒的電影,讓我對電影充滿了好奇。”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吳彥姝歷歷在目。她記得小時候父母常常督促她練習書法,“我們家族中的小孩都必須練,但我那時年紀小,不太愛寫,父親就告訴我,不管你的字好不好看,都要認真去做,只要下了功夫,就一定會做好。”這段經歷,讓年幼的她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個認真的學習態度,“這也影響了我的一生。”
吳彥姝在家里是獨生女,父母非常開明。上小學期間,她第一次看了梅蘭芳表演的《洛神》,雖然沒有真正明白這臺戲的含義,但她被梅蘭芳的舞臺魅力折服了。此后,她跟著長輩們一起,看了很多京劇名家的戲,比如程硯秋、張君秋、周信芳等,表演的種子開始在她的心中種下了。
父親后來到了山西醫學院任教,吳彥姝也跟了過去。其間,她又看了很多話劇表演,比如朱琳主演的《蔡文姬》,于是之主演的《茶館》等。她被話劇這種舞臺藝術迷住了。1956年,18歲的吳彥姝高中畢業。有一天,她看到山西話劇團在招演員的消息就去報了名。不過母親對于她的這個選擇一開始并不接受,但父親非常支持,最終她如愿以償地考上了。
●到劉胡蘭家鄉體驗生活受益至今
談起跟電影的結緣,吳彥姝回憶,自己首次出演的電影《流水歡歌》上映,那年她21歲。能被選中演電影,她開心壞了,因為一直非常愛電影,“是盲目的那種開心。”但時隔多年回憶起這趟大銀幕之旅,她坦率地告訴記者,“當時在表演上非常吃力,因為那時候我連演話劇都還沒有學會準備角色,一個對自己的表演沒有檢驗能力的年輕人,真的不懂得怎么去塑造人物。”演完這部電影,她覺得自己依然沒有入門,“反而越發覺得不懂得表演,是一個門外漢。”
不過,大量的話劇表演,給了年輕的吳彥姝錘煉演技的機會。其中由她主演的話劇《劉胡蘭》讓她在表演上開了竅。在進入話劇團的兩年時間里,雖然她非常投入,但一直進不了表演的門。后來劇團干脆把她派到了劉胡蘭的老家山西省呂梁市的云周西村體驗生活,花了整整半年時間。
“這段經歷對我未來的表演非常重要,一直到現在,像我在2021年播出的電視劇《美好的日子》中飾演一個農村的媽媽,經驗都來自于這段難忘的農村生活經歷。一個農村老太太是如何挑擔子的,我要如何在動作神態上接近她,我演起來心里就有了底。我非常感謝這段經歷。”
話劇《劉胡蘭》公演后很快轟動了,并開始了全國巡演。吳彥姝告訴記者,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演五場《劉胡蘭》,“早上五點就得起床化妝,晚上十點才能下臺。”
●靠出演小角色敲開影視劇大門
2010年,72歲的吳彥姝從山西搬到了北京,跟女兒和外孫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里。這一年,她的電影夢才真正地發芽開花。當初在山西話劇團任職的張紀中此時找到了她,希望她客串新版《西游記》中的毗藍婆菩薩一角,雖然戲份很少,但她欣然接受。短短幾場戲就讓副導演記住了她,也為她今后的表演之路打開了大門。
提起現在年輕演員的“內卷”現象,吳彥姝有不同的看法。
她承認,演員的工作是非常被動的,導演不選你,演員也沒有辦法,但她建議,“一定要堅持演戲,不管是大角色還是小角色,戲多還是戲少,都不要挑剔。只要有個性,總有導演會看到你。”她拿演員彭玉的經歷作為例子。彭玉第一次被導演發掘,是劇組讓她演一個坐在報亭里賣報的角色。普通人來演,無非就是別人來買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完了。“但彭玉老師卻抓住了這個機會,她把角色設置成一個還沒有吃過早點,剛慌慌張張開門營業的女人,手里一邊拿著早點在吃,一邊給顧客找錢。其間早點還掉在了地上,她撿起來又吃。就是這個小小的角色,彭玉硬是創造出了閃光點,也讓導演一下子記住了她。如果年輕演員都能這樣用心,別人自然就記住了你。”
2015年,曾經合作過的一位副導演找到了她,希望她出演一個角色,而且這部戲大部分都要在國外拍攝,當時77歲的吳彥姝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這部電影就是薛曉路執導的《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電影公映后,吳彥姝很快就“出圈”了,她在片中跟比自己年輕7歲的秦沛演一對老夫妻。吳彥姝眼神中的清澈和“少女感”,給觀眾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心平氣和地面對現代人的焦慮
此后,她演的電影越來越多。光是在2021年,她就有8部影視劇公映,其中包括《又見奈良》《穿過寒冬擁抱你》等。今年以來,她參演的電影已公映的就有3部了。她已成為影視界名副其實的大忙人。能夠在如此高齡還能參演多部影視劇,這歸功于她有一個很好的身體。生活中除了插花,打籃球也是她的一個愛好。在網上的一個短視頻中,她的上籃動作標準干脆輕盈,相信很多年輕女孩都未必能完成這個動作。在拍攝《媽媽!》期間,導演楊荔鈉問她會做什么運動,她馬上做了一個“小燕兒飛”動作,把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呆了,這個動作也被保留進了成片中。
問起她有沒有獨特的養生秘訣,吳彥姝笑稱并沒有:“在飲食上沒有硬要求,碰到什么就吃什么。跟年輕時唯一不同的就是現在一天就吃兩頓飯,這樣讓我的胃減輕一些負擔。”
另外,焦慮是現代人需要面對的一大問題。吳彥姝認為,不管遇到多大的問題,關鍵是不要把它太看重,“你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過去了它就成了故事,所以不要擔心,不要去著急,要心平氣和地想一想去解決就好。”
現在的她,依然沒有跟女兒住在一起。她喜歡獨立,喜歡凡事靠自己。出門拍戲,她自己在網上訂酒店機票,自己打車,“不要一點小事就去找子女,我發高燒也都是自己去醫院看病的,老年人也要有自己的自由。我覺得自己現在什么都能做,接下來還想要去學開車。”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頒獎典禮上,她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現在能夠工作,是我的榮幸,這是我最想做的事兒。我就是喜歡演戲,愿意給大家奉獻我的表演,我要演到我不能演了為止。”
采訪最后,記者讓吳彥姝給晚報的讀者說幾句話,她想了想說:“《北京晚報》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演員吳彥姝,希望你們喜歡《媽媽!》這部電影,希望你們到影院來支持,也祝《北京晚報》越辦越好。”(記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