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考公的話題持續霸屏熱搜,不久前2023年國考筆試出分,2023國考總報名人數已突破250萬,相比去年增長了50萬人,在 經過疫情侵襲后,不少在職場摸爬滾打的人開始將公務員看作一個新的選擇。
除此,還有“2023年多省公務員擴招超50%”、“取消公務員考試35歲上限”等話題同樣備受關注。
目前多地在考公方面都有了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已有約10個省份將部分崗位年齡調整為40周歲以下。除河南外,天津、內蒙古、廣西、重慶等地,也在近些年調整了要求,在公務員招考中指出,2023年應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報考的,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1982年1月以后出生)。
年齡放寬就意味著可以有更多的人通過考公為自己爭一個“鐵飯碗”,競爭強度更大了,甚至有些崗位已經達到幾千人競爭一個崗位。
近260萬考公人,競爭3.7萬個上岸機會
公務員考試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簡稱“國考”,指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是國家部、委、署、總局招考在中央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是各省份公務員考試,簡稱“省考”,即各省份省市縣鄉四級招錄由省級主管部門統一安排,編制隸屬于各省份。
因為可以跨地域進行報考,所以即便是考試難度比省考難很多,每年還是有數百萬計的人使出渾身解數參加國考。
近年來國考報名人數逐漸上升,2023年國考報名審核通過人數達到259.7萬,同比增長22%,是近些年審核通過人數最多的一年,招錄人數3.7萬,招錄比達到70:1,創下近些年來第二高。
從近些年來國考報考人數增量看,2022年和2023年報考增幅遠超過其他年份,疫情的不穩定性讓許多人的工作多了不確定性,國考成為大多數人追求平穩發展的新途徑。
近幾年報考人數不斷上漲的連續性在2019年被打破,2019年,報考人數出現了17%的下跌。2019年招錄人數僅1.5萬,招聘崗位0.97萬個,是近幾年招錄最少的一次,這主要和2018年中央機關編制改革有關,部分機構合并,人員精簡,招聘崗位大幅減少。
雖然招錄人數下降,但絲毫不影響人們考公的熱情,這一年招錄比達到95:1,成為近些年國考難度最大的一年。
除此,2020年招聘崗位的波動也比較明顯,招聘崗位1.38萬個,相比于前一年增幅約為43%,是近幾年崗位增加最明顯的一次。
競爭最激烈的崗位,兩萬人競爭一個崗位
都說國考難,難在知識點復雜還是準備時間不足?通過數據我們發現,國考最大的難處在于競爭激烈。從今年報考與招錄人數可以看出,平均競爭比已經達到70:1,而在一些熱門崗位,招錄比更高。
今年報名人數最多的崗位為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行政執法員,此崗位僅招錄1人,但報名人數竟高達6764人,其中6002人通過審核,競爭比達6002:1,成為今年競爭最為激烈的崗位。
就業大環境
目前就業大環境并不好,2023年應屆畢業生數量將達到1158萬人,如此多的人都面臨找工作的困境,考公對于緩解應屆生就業壓力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從67%的限定應屆生招錄計劃就可以看出。
并且想要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大部分求職者在找工作時主要關注三個要素:薪資、行業、興趣,想要達成三個要素全部滿意是非常難得,能夠有兩個因素讓自己滿意就已經是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了。更別說許多時候可能只能達成其中一條甚至一條都無法達成。
競爭非常激烈
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綜合競爭比高達41:1,也就是說平均41個人中只有一位能夠考上公務員。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比例是平均比例,對于一些熱門地區的熱門崗位而言,競爭比甚至能夠高達1000:1,也就是恐怖的1000個人只有一個人能夠考上。一些偏遠地區崗位甚至會有無人報考的情況,所以平均下來競爭比為41:1,但是相對比較熱門的崗位競爭比都遠超41:1,考生都削尖腦袋擠破頭想要報考心儀的崗位。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特別是省會等經濟較好地區的公務員崗位競爭尤其激烈,相對來說鄉鎮崗位的競爭會小上一些,但難度依然很大。
地區發展因素
對于北上廣深等城市而言,當地企業和產業較為豐富,經濟收入也相對較高。就業機會也比較多,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找工作機會自然多一些,但是也正是因為其就業機會多,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往發展,競爭壓力也多了起來。反觀四五線城市或者鄉鎮,年輕人外流,當地好的企業較少,就業機會不多,公務員成為了當地體面又能保證收入的工作。愿意留在當地老家的年輕人基本都非常熱衷于考公,公務員的收入雖然不高,但是在當地基本能達到中等偏上水平。
公考熱還會持續多久?
公考熱度年年上升,加入公考的考生一年比一年多,但每年能夠成功上岸的考生畢竟是少數,許多考生都參加了多次的考試依然沒有放棄。公考熱還會持續多久呢?
我認為只要公務員的穩定屬性一直保持著,公務員就一直會是熱門的職業,熱度依然會升高。但是縱觀歷史,世界萬物都逃脫不了盛極而衰的規律,也許未來某天公考熱會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