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四屆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在晉陽湖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第四屆晉陽湖·數字經濟展覽會同期開展。
在山西,如何利用數字賦能轉型發展,創造智慧美好生活?結合山西特色,尋找契合數字經濟發展的多元應用場景是與會專家學者的共識。在展區內,記者看到了“數字山西”的種種可能。
太重集團展臺呈現“數字人”技術。攝影 楚堯
“請看,這是我們的眾云數字工程師。”在太重集團展臺,山西太重數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講解員韓逸堃向記者介紹著大屏幕里身著工裝的“數字人”,“我們以數字化技術賦予‘數字人’產品工程師的能力。通過數字人技術創建的虛擬人物,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運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代替專業的產品工程師,進行售前售后相關的技術服務。”目前,這一服務已經在太重軌道交通領域投入使用,下一步還將繼續擴大應用范圍。
鉆機無人值守系統模擬操作臺。攝影 楚堯
將目光投向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展臺,鉆機無人值守系統模擬操作臺吸引著觀展者的目光。據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關璽章介紹,目前中煤平朔已經實現大型鉆機遠程操控常態化作業,“這一技術全部推廣后,每班1人可操控3臺鉆機,鉆機故障率可降低50%,維修成本降低65%,單班作業效率已超過人工駕駛的平均水平。”數字技術正在為推動采礦業“減人提效增安”賦予“數智”力量。
數字技術不僅在工業領域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智慧交通、智慧社區、共享經濟、農產品交易平臺等更多場合下,數字經濟同樣為民眾日常生活帶來便捷體驗和充足新鮮感,賦能千行百業。
數字文博展區內,觀展者沉浸式接觸古老文物。攝影 楚堯
對文物大省山西而言,文物保護領域同樣是數字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云上”修一次壁畫,在虛擬世界做一回策展人,在屏幕前參與考古挖掘過程……數字文博專題展區中,各級文博單位利用 AR、VR、全息影像、虛擬觸摸、沉浸式體驗等數字化技術,構建了一系列文物“云端”展示傳播項目,展示了“文物數字化治理”“文物數字化傳播”“文物數字化保護”等領域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數字文博最為直接的價值,便是讓文物活起來、讓觀眾看得懂,從而讓文物數字化保護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眾。
近年來,山西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抓手,“數字山西”蓬勃而出。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5G基站數8.5萬個;8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完成,并已接入國家頂級節點;累計建成48座智能化煤礦、1217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9.6%,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提高到54.1。隨著數字經濟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升、數字產業化加快發展、產業數字化提檔加速、公共服務數字化深入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初步構建,山西正向著“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的目標不斷邁進。(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孫瑞生丨楚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