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zhí)導的美國傳記片《奧本海默》8月30日在內地公映,給這個火熱的暑期檔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該片在全球已經取得了8億多美元的票房,內地上映5天票房為2.21億元,豆瓣評分高達8.9分。不過觀眾的評價呈兩極分化,有人認為臺詞過多,動作場面少,3小時時長看得人昏昏欲睡;也有人認為,片中每一句臺詞都飽含深意,每一個畫面都精美絕倫,演員表演更是精彩無比。
“我是諾蘭的影迷,這次抱著很高的期待走進電影院,沒想到看片過程中我居然睡著了。”觀眾陳先生直言。影片最讓他激動的是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時刻,諾蘭為了讓這個時刻更加有沖擊力,將十公里外奧本海默等人目睹的原子彈爆炸畫面和25秒后才接收到的爆炸聲音突顯出來,非常具有沖擊力,“我本來以為影片到這里就結束了,結果后面還有冗長沉悶的聽證會,全都是人物對白,看得人昏昏欲睡。”影評人“暗夜騎士”認為,《奧本海默》相當于把一套十小時的劇集壓縮成了三個小時的電影,臺詞的密集、出場人物的繁多、人物動機的復雜等,都在考驗觀眾對信息的抽取、簡化、記憶和歸納能力。
觀眾“思瑤的現現”則認為,《奧本海默》是一部給自己內心帶來強烈震撼的電影。諾蘭采用了黑白、彩色兩種畫面,用非線性敘事手法,將奧本海默一生中幾個重要的人生時刻刻畫得生動感人,片中涉及的事件更是跌宕起伏,“人物臺詞非常簡明扼要,直擊重點,一句都不多余拖沓。”她認為,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不一定故事情節(jié)多么曲折離奇,但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給人“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奧本海默》中光是在片尾字幕上打出的演員就有七十多位。觀眾陳安感嘆道,“演員的表演太精彩了!基里安·墨菲值得一個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幾乎每個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
諾蘭這次特意放棄了好萊塢大片常用的電腦特效,轉而用傳統(tǒng)的實物特效制作。該片美術總監(jiān)魯思·德·容拍攝前做了各種科學實驗,比如在水族箱里射出模塑金屬、射出銀粒子,或者做氣球反向的微爆炸等,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攝像機來拍攝這些實驗,然后拼湊出量子物理的概念、原子相互撞擊、“三位一體”核試爆等逼真的畫面。“雖然特效畫面相比諾蘭以往的科幻電影不算多,但每個畫面都讓人震撼。”觀眾閔春這樣說道。
著名導演高群書也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當音樂驟停,燈亮起,我被震得坐在原地久久不能動。”在他看來,《奧本海默》無疑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最讓他動容的是影片深邃的思想和批判精神,“這是一部揭露美國政治腐敗和虛偽自大丑陋卑鄙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是一場真誠正直的科學家對抗政客羅織罪名、操弄權術、極盡構陷迫害的斗爭。”諾蘭這次把人類歷史上曾經改變世界的一群偉大人物用如此逼真、生動、激情、栩栩如生的影像奉獻給觀眾,“僅僅需要三個小時,就可以走完奧本海默最輝煌也最痛苦的數十年。每一秒都激情澎湃,值得每一個讀書人去看”。
據影城經理陳軍介紹,這部影片的確有觀影門檻,這幾天來看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其中二刷三刷的觀眾也不少。(記者 王金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