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暴發赤潮,食用貝類需謹慎?
能形成赤潮的藻類有184267種,其中有毒藻類約為60~78種,海洋中眾多的魚、貝類以海藻為生,而海藻為了生存,往往產生一些使食藻動物拒食或毒化的次級代謝物-“化學毒素”。赤潮生物含有生物毒素,能將毒素分泌到水體中,直接毒死其他海洋生物,或者引起攝食者中毒。有毒藻類產生的毒素往往通過食物鏈進入貝類體內,因而通常稱這些毒素為貝毒,人們食用帶有貝毒的貝類而造成食物中毒,所以要規避產自赤潮區域的貝類。
如何避免食用到含有貝毒的貝類?
夏秋兩季屬于貝毒的高發季,由于貝類在海洋中食用了有毒素的藻類,人類食用這樣的貝類后導致中毒。那么如何避免食用到含有貝毒的貝類呢?
1、從聲譽好的來源地購買貝類,比如說大型的超市水產品市場,這些都是經過了監管部門的檢測,保靠性能更好。盡量不要在海邊購買散買的貝類。
2、確保貝類的新鮮,新鮮的牡蠣、蛤蚌、扇貝、貽貝的貝殼是緊閉的。
3、買回來的貝類要仔細的清洗,浸泡到水里,因為水溶性貝毒浸泡到水里就會減輕一部分毒素。
4、食用之前,最好是把貝類的中腸腺也就是內臟處理掉。還有就是生殖腺最好是不要食用。
5、對于烹飪后的貝類,建議盡量不要食用它的湯汁,因為毒素是不會受加熱影響而消失的。
最后提醒您,如果食用后出現身體不適,請盡快到醫院就診,并保留剩余食物,以便進一步調查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