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轉型是什么
增值稅轉型是將中國目前以生產為導向的增值稅轉變為以消費為導向的增值稅,也稱增值稅改革或增值稅轉型改革。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中包含的增值稅在現行生產增值稅制度下,不允許稅前扣除;如果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就意味著這部分稅收可以稅前扣除。世界上絕大多數采用增值稅制度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實行消費增值稅。因為有利于企業升級設備,所以很受企業歡迎。
增值稅轉型的影響如何分析?
一、積極效果
1、刺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
生產工具是固定資產的主要內容,科學技術通過物化為生產工具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現代社會,新技術和新設備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傳統產業上,而且還不斷運用科學技術開拓新技術產業,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2、降低稅負,推動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
我國現有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逐漸發展起來,大多建立于1953年至20世紀70年代末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期。采用消費型增值稅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調動企業技術更新和改造的積極性,抵扣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稅,快速將新技術和設備應用到生產過程中,增加技術含量, 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促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3、緩解物價不斷下降的局面。
價格下跌不是好事。消費型增值稅允許通過抵扣購買固定資產。隨著高科技產業的建立,產業一些傳統部門也在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降低成本。隨著投資的增加,擴大了投資中所需商品的需求,提高了社會購買力,大量先進的機械設備進入生產過程,緩解了價格下跌和產品銷售困難的局面。
4、實現出口徹底退稅,增強國際競爭力。
按照國際慣例,出口產品采用零稅率,使得國內產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增強了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是獎勵出口的一項重要國際措施。中國出口產品繳納的增值稅也采用退稅制度。消費稅增值稅遵循終點退稅原則,可以實現完全退稅,提高商品內在價值,降低其內在價值。商品價格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國內生產狀況,增強國際競爭力。
5、解決重復征稅問題。
生產增值稅使一部分稅收作為固定資產價值的一部分,不允許扣除當期購買的固定資產,分階段轉移到新產品價值,成為產品價格的組成部分,帶來重復征稅。特別是基礎產業,投資大、產出大、抵扣少、稅負重。消費型增值稅允許扣除當期購買的固定資產,實行終端征稅,避免重復征稅。
6、實現內外資企業的公平原則。
根據有關規定,內資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不允許抵扣,但外資企業購買設備固定資產可以享受退稅或免稅優惠條件,客觀上形成了內資企業使用生產型增值稅,外資企業使用消費型增值稅,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同一個起步線上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對于消費型增值稅的使用,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都將抵扣固定資產的購買,享受相同的稅收政策,并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
7、符合國際慣例。
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了稅收國際化。。如果中國繼續實行生產增值稅,將會阻礙中外企業的正常交流。消費增值稅的國際選擇也適用于我國增值稅改革。
二、負面影響
1、使稅收收入在短期內急劇減少。
國家財政收入的90%來自稅收,增值稅在稅收總收入中的比重近年來一直穩定在50%左右。消費型增值稅實施后,以折舊方式進入生產經營成本的固定資產將退出原增值稅稅基,導致增值稅稅基減少,增值稅收入相應減少。
2、加大資金需求和勞動就業壓力
雖然由于投資增加、技術進步和現代稅收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消費增值稅的實施將減少短期內的財政收入,但稅務機關的交叉審計和審計更加有效,稅收損失減少,財政總收入的增長仍能得到保證。雖然資本有機構成增加,就業壓力增加,但在一定時期內,總投資增加,生產規模擴大,就業機會也增加。此外,整個發展現代服務業也將增加就業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