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9月27日電 題:“歸雁變頭雁” 返鄉青年助力東北鄉村振興
【資料圖】
中新財經記者 陳康亮
“今年預計又是一個豐收年。”風光里五常大米創始人賈洪通26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盡管8月份曾遭遇洪澇災害,但由于受災面積小、加之全年整體氣候適宜水稻生長,從調研的情況看,公司對接的五常大米農戶基本上實現豐收。
1993年出生的賈洪通是土生土長的五常人,在返鄉創業前,一直在一線城市打拼。2015年,隨著五常大米在市場的知名度與日俱增,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賈洪通辭去待遇頗豐的工作,從上海回到老家五常市,創立五常市秋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
賈洪通的公司主要是采取訂單農業的模式,即不參與水稻種植,而是直接和農戶簽訂訂單,向農戶收購水稻,再加工銷售給餐飲企業。
由于誠信經營,賈洪通的公司與不少餐飲企業結成了密切合作關系。其中,半天妖更是將賈洪通的企業納入自身餐飲產業鏈,并幫助后者搭建完善公司財務、銷售、人力和品牌管理架構,使后者業績得到明顯改善,并通過以企帶農,進一步帶動當地農民創收增收。
賈洪通指出,由于與合作伙伴的緊密關系,省去中間環節,公司的運營成本可以節省五個百分點。如此,公司也能夠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收購價格,幫助農戶增收。截至目前,風光里大米對接的農戶已達5000多家。
賈洪通說:“我的事業能夠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常大米’這塊金字招牌。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更好地回饋家鄉。這是我回鄉創業的初心。”
2021年,賈洪通獲得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的“黑龍江省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稱號。
如今,和賈洪通一樣返鄉支持鄉村振興的東北青年越來越多。比如,辭去教職、返鄉推動石板米產業發展的陳雨佳,辭去國企工作、回鄉做起“女牛倌”的“90后”姑娘陳慧敏……這些青年種大米、賣山貨、開直播、發展鄉村游,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也源源不斷為東北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近日召開的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進一步明確人才對東北全面振興、包括東北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提出優化創新產業環境、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打造更多創業創新平臺等措施。東北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返鄉創業。
事實上,近年來,東北各地各級政府都在不斷細化優化“筑巢引鳳”的人才政策。據媒體報道,吉林省積極搭建“吉人回鄉”平臺,各地精心搭建資金保障、能力提升、創業基地和載體驅動等平臺。統計數據顯示,吉林省農民工人員返鄉創業累計已近10萬人,直接帶動就業超過40萬人。
遼寧省盤錦市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持續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扎根鄉村干事創業。今年上半年,盤錦市完成農村實用人才培訓50人、鄉村產業帶頭人“頭雁”培育20人。吸引人才下鄉創新創業,發放個人涉農擔保貸款4.76億元(人民幣,下同),撥付個人涉農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資金652.58萬元。
黑龍江省東寧市近年來聚焦家鄉在外人才資源,全力實施“雁歸巢·哺桑梓”計劃,通過智力回哺、資金回流、信息回饋等方式,鼓勵引導東寧籍在外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反哺家鄉。
正如中共廣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危旭芳所言,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需要有情懷、愛故鄉、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精英回流和主體帶動。支持和促進各類人才回鄉就業創業,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有利于暢通人才回引渠道,破除要素下鄉壁壘,營造回報家鄉的良好政策環境;有利于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激發社會參與意愿,廣泛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建設家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