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亦菲、陳曉主演的《夢華錄》,在騰訊視頻上線僅6天,累計播放量就已突破7億。在各大網絡劇指數排行榜上,目前該劇熱度值均位居第一。截至6月7日,豆瓣上30多萬人為其打出8.8分,暫列2022年劇集評分榜第一。盡管當下大眾也會質疑豆瓣的打分系統,但這一分數出爐,還是驚呆了不少觀眾。
8.8分,顏值的勝利?
8.8分意味著什么?2022年目前豆瓣超8分的國產劇僅有四部。《異物志》8.3分,《超越》8.2分,《人世間》8.1分,《風起隴西》8.0分,正在熱播中的《警察榮譽》8.1分。帶古裝偶像劇色彩的劇,拿到這樣的分數,在近幾年的市場上難得一見。再把眼光往前放,《甄嬛傳》豆瓣9.3,《隱秘的角落》8.8,《人民的名義》8.3,《長安十二時辰》8.2。
究其原因,不少人確實是沖著兩位主角的顏值追劇,所以,8.8分也被視為顏值的勝利。兩人的顏值,雖然較巔峰時期有所下降,但還是能打,“上頭”的觀眾紛紛給出好評:“古偶的第一生產力是什么?是顏值!”美女養眼,誰不愛看。“神仙姐姐”劉亦菲時隔16年再演古裝劇,號召力不容忽視,讓這部劇在熱拍期間就備受關注。《仙劍奇俠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劇集中的“神仙”角色,讓劉亦菲憑借高顏值成為不折不扣的女神。
劉亦菲在劇中化身“鄉野村婦”,抬眼垂眸,被網友譽為“披著麻袋也美”。人設也頗討喜,女主趙盼兒稱得上是自立自強獨立女性的代表:面對渣男,當斷則斷;遇事不慌,有事能扛。劉亦菲與陳曉CP感還是不錯的。劉亦菲和陳曉分別是2006年版和2014年版《神雕俠侶》的主演。因為《夢華錄》的熱播,已有網友將兩部劇的畫面混剪,讓劉亦菲版小龍女和陳曉版楊過“相逢”。
頂著顏值光環的劉亦菲帶動營銷,不斷在劇集播出期間霸占熱搜。最搞笑的是,徐海喬在劇中演對女主始亂終棄的渣男配,在直播里說原本對反派角色歐陽旭是拒絕的,但是一聽是和劉亦菲搭戲,立刻就答應了,讓網友懷疑他是在線追星。最近,兩位主演的吻戲被掛在微博上,在線為網友發糖,令人懷疑要齁出糖尿病。
虛高,全靠同行襯托?
其實深究人物和劇情,《夢華錄》算不得完美,為何贏得這么輕松?8.8分是否虛高?這成為一個引發深思的問題。有人明明覺得配三四星,但偏要打五星借著這股勁兒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人沖著這么高的口碑,買了會員去看,然后發現“也就那樣”,男女主角顏值在線,服化道養眼,兩人推拉戀愛曖昧十足,演技來說,“神仙姐姐”劉亦菲雖沒有多大突破,但也不至于影響追劇嗑CP,劇情來說目前三位宋代女主角搞事業,憑本事打造自己的網紅茶館,也沒毛病。
什么時候開始,一向挑剔的追劇網友,對古裝劇的要求這么容易滿足了?一線明星陣容,顏值在線,仍逃不脫被詬病的宿命。還記得嗎,近年來,栽在古裝劇上的大花小花,電影咖下凡、電視劇扛把子,不在少數。劉濤周渝民主演的《大宋宮詞》3.8分,從造型到文化常識均難幸免,毀了李少紅的“新紅樓”濾鏡;楊冪合作陳偉霆的《斛珠夫人》,豆瓣4.8分,有短評這樣說,“花了錢的流水線藝術廢品”;章子怡、周一圍的《上陽賦》,周冬雨、許凱的《千古玦塵》,不是被批評“扮嫩”,就是不夠成熟。論吐槽程度,湯唯和朱亞文合作的《大明風華》稍好些,6.0分,也因為造型承受了不少“炮火”,總結來看,這劇粉是出了名的不好糊弄。
2022年過半,備受市場鐘愛的古裝偶像劇已經走馬燈般上了不少。楊洋、趙露思的《且試天下》,根據傾泠月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豐蘭息和白風夕攜手闖蕩天涯的故事。袁冰妍、鄭業成領銜主演的《祝卿好》,改編自伊人睽睽的小說《我的錦衣衛大人》,講述刁蠻嬌憨又霸道的長樂郡主劉泠偶遇武功高強的冷峻金麟衛沈宴,展開花式追逐的故事。還有迪麗熱巴、任嘉倫領銜主演的古裝神話劇《與君初相識》,流量和播放量不錯也不在少數,但令人遺憾的是,粉絲買單和捧場居多。
《夢華錄》出圈,也有人毒舌“全靠同行襯托”。因為市場追捧,古裝偶像劇的操作模式進入套路化,大量IP劇匆忙上馬,質量良莠不齊,讓不少觀眾吐槽成了習慣。近年來,古裝劇中的妝造到特效粗制濫造,過于失真的濾鏡和磨皮,甚至還用了假胸假肌肉,此外,魔改原著、人設臺詞涉嫌抄襲,都曾讓熱播古裝劇陷入尷尬。去年開始,有一個話題不斷被觀眾熱議也是好笑,那就是“誰來拯救下現在古偶劇男主的顏值,網友直呼懷念俊男美女齊聚的年代”。“大量相貌普通、演技平平的演員在片中飾演各種冠絕三界的神仙,上演毫無邏輯的戀愛戲碼”,許多人表示不能忍。觀眾的要求其實并不高,這次8.8分,也被理解為期待屢屢落空的觀眾一種“報復性打分”。
宋韻流芳,傳統文化滋養顏值
古裝劇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眾口味的演變,如今早已超出了傳統正劇、宮廷劇的范疇,加入了更多偶像和玄幻的商業元素。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楚喬傳》等古偶劇在這個模式上已經操作得相當成熟,更多的后來者也因為同質化嚴重,內容毫無營養,令人看不下去。
對傳統文化的各種加持,給影視劇煥新審美提供了發展路徑。帶貨傳統國潮,挖掘文化內涵,早就有《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的爆款。后來者至今仍享受到“文化紅利”,比如《風起洛陽》帶火洛陽美食、美景、人文習俗,《鬢邊不是海棠紅》聚焦傳統京劇,《延禧攻略》里點翠、絨花等非遺,《當家主母》里的緙絲、蘇繡,以及正在熱播的《傳家》中的旗袍文化,各種仔細描摹和呈現驚艷時光,為劇集IP文化賦能,提高了電視劇的文化品質。有意識弘揚傳統審美,也在文化溯源上增強底氣,引領觀眾建立文化自信。
如何跳出怪圈?非玄幻IP不可?《夢華錄》提供了一種嘗試。其不是改編自網絡熱門IP,而是關漢卿元曲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也借鑒《鍘美案》等同時代經典民間故事的橋段,加入女性獨立等現代元素。呈現出宋人筆記《東京夢華錄》里繁華的汴京風情,堪稱加分項。三個女性互助搞事業也有一定文化基礎,青年文化學者侯印國告訴記者,宋代女性經營的餐飲店鋪并不少見。例如至今仍是名菜的宋嫂魚羹,其最早的主理人就是一位叫宋五嫂的女性。這家店本來開在北宋首都汴梁,后隨著宋高宗南下,成為當時杭州的知名酒店,《夢梁錄》中記載的杭州知名酒店中,就有“錢塘門外宋五嫂魚羹”。類似宋五嫂這樣的知名餐飲商人,《東京夢華錄》中提到的王小姑酒店,南宋還有《武林舊事》中提到的李婆婆雜菜羹,這家店鋪也曾被宋高宗“宣索”,皇帝親自點過她們家的外賣。
劇中三人歷經艱辛將小小茶坊發展為東京汴梁最大的酒樓,劇中劉亦菲不止一次展現過點茶技藝,被彈幕戲稱為“最早的咖啡拉花”的茶百戲也是精彩絕倫,趙盼兒巧手蘸取清水在泡沫上細致地勾勒出一株栩栩如生的曇花,引得茶客拍手叫好。宋代茶文化富有創新,飲茶方式由唐之煎茶法演變為點茶法。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湯戲、茶戲等,是一種以研膏茶為原料,采用“下湯運匕”即湯瓶注湯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湯幻變圖案的獨特技藝。
此外,趙氏茶坊掌柜趙盼兒自制飲品“紫蘇飲子”,原名“紫蘇熟水”,也是大宋頭牌飲品。《事林廣記》記述,宋代曾對不同的熟水品種給以品評等級,紫蘇熟水就得了第一:“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蘇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在所載十二種熟水配方中,對紫蘇熟水的沖泡描寫得更為詳細:“取(紫蘇)葉,火上隔紙烘焙,不可翻動,候香收起。每用,以滾湯洗泡一次,傾去。將泡過紫蘇入壺,傾入滾水。服之能寬胸導滯。”
靈感源自北宋王希孟的名畫《千里江山圖》的爆款舞蹈《只此青綠》,堪稱當下流行的宋韻風雅中的代表,展開一幅仿宋時期、汴京名門貴胄的家庭生活畫卷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播出3年后,最近在網絡平臺仍有回春翻紅之勢。宋人生活美學契合當代需求,逐漸步入尋常百姓家。(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