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手游和傳統文化結合的現象越來越多。近日,網易《陰陽師》與山東東昌非遺葉雕傳承人吳金芝聯動引發熱議。在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非遺所所長郭學東看來,這是非遺傳播和傳承的一種方式,非遺首先要讓大眾知道才可能引發人們的興趣,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也有利于提高游戲的文化內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手游牽手非遺葉雕
據悉,2022年7月,《陰陽師》手游新式神SP紅葉即將上線,官方將推出紅葉葉雕繪卷,通過葉雕的形式將游戲式神劇情傳達給用戶,使其更具藝術表達形式。此次葉雕繪卷是東昌葉雕非遺文化傳承人吳金芝完成。
《陰陽師》方面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合作,弘揚中國古老傳統藝術,同大家一同保護葉雕非遺文化。
對于此次合作,吳金芝也非常高興,她說:“葉雕原本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年輕人知道的少,而通過與手游的合作,能把這門古老的藝術傳達給現在的年輕人,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手游將非遺葉雕帶到了數字世界,為這一項技藝的傳播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第九藝術”成傳統文化載體
如今伴隨著游戲產業發展,被譽為“第九藝術”的游戲作品日益注重更深層次的藝術表達和文化承載功能,游戲企業也肩負起對年輕人藝術與文化審美的引導。
像葉雕藝術這樣的古老非遺文化技藝,往往面臨著缺乏年輕人的熱愛和傳承、瀕臨失傳等難題,因此更加需要通過能讓年輕人感興趣、接納的形式來提升關注度。
在此背景下,以非遺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與游戲藝術的結合,也就具備了更深層次的意義與價值。
憑借游戲所使用的數字化手段以及廣泛的受眾人群,非遺文化或各類古老技藝得以在信息時代獲得高效的傳播,從而走進大眾視野,更好地表現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幫助傳統文化與年輕人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陰陽師》近年來不斷探索游戲與傳統文化更多的結合方式。例如此前與國風樂手黃詩扶合作打造花鳥卷中文主題曲,與人民美術出版社合作舉辦“大觸覺醒創作大賽”,與上海美術電影制作廠合作打造水墨風格角色皮膚等等,均是這款由國人打造的游戲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探索。
非遺需要數字化的表達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總量豐富,據不完全統計近87萬項,根據觀研報告網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610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68人。
郭學東表示:“這些年非遺和數字文化結合,對非遺傳播和影響力帶來的效果是無與倫比的。比如,我們自己搞一場直播或者非遺展,受眾不過幾萬,幾十萬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我們跟游戲IP互動,觀看人數能達到千萬級,這是傳統方式花錢買不來的。”
而據今年網易游戲“520”發布會期間所公布的消息,《陰陽師》接下來還將與國產動漫作品展開跨界聯動,進一步探索不同領域IP和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交互與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