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十年》獲贊,總編審程蔚東受訪聊創作歷程
(資料圖)
主旋律作品要反映真實生活
“禮贊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優秀電視劇展播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收獲各界好評,觀眾點贊該劇貼近生活、真實感人,專家評價其是“現實題材創作的新突破”。近日,該劇總編審程蔚東接受采訪,暢聊了《我們這十年》的創作歷程。在他看來,優秀的主旋律作品要用打動人的故事和人物,呈現生活的本質真實。
從人民群眾中提煉藝術典型
《我們這十年》通過十一個單元故事塑造了新時代人民群像。談及選題靈感,程蔚東說:“作家、藝術家就應從人民群眾中感悟生活真諦、提煉藝術典型。只有這樣,才可能用我們作品中的藝術真實,去更深刻地、更立體地、更接近本質地反映生活真實。”
開篇的單元故事《唐宮夜宴》呈現了爆款節目創作背后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形象。程蔚東透露,這個選題是從近20個文化類項目中確定的。群舞者在臺上翩翩起舞,臺下卻默默無聞。編劇在對群舞者進行深入了解后,很快捕捉到支撐她們的是文化自信,“作家、藝術家應該具備這種發現能力,呈現作品的思想性”。
單元故事《一日三餐》圍繞廣州的一家腸粉店展開劇情。據程蔚東介紹,該單元原本計劃講述省委副書記兩次回鄉的故事,但作者最終舍棄了這個創意,轉而以一對腸粉店父女以及幾個老食客的故事,擺出了有滋有味的“一日三餐”。作者為此從東北到嶺南體驗生活。程蔚東說,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不在于“大”還是“小”,關鍵是必須塑造得成功,鮮活還要立體。
四千人的團隊集思廣益、協同合作
《我們這十年》云集了國內一百多位一流的編劇、導演、主演,全劇組人員超過4000人。如此大體量的影視項目,難度不言而喻。程蔚東坦言:“某種意義上,十一個單元就是十一部電視劇、十一項工程。這十年剛剛過去,我們的沉淀和深思是不夠的。怎么辦?這就需要集思廣益,發揮團隊的力量。”
程蔚東回憶,幾個幕后主創在總結時發現,光以微信附件交換的創作意見就有幾十萬字。“開拍后,導演、演員、原型人物、反映的生活領域的相關人物,都在為作品進行修正,添柴火。毛衛寧跟我說,他看劇本都在半夜。有時候一個初稿出來,我們兩人都在午夜寫個幾千字的意見,然后發在微信群里。”
在眾多現實題材作品面前,《我們這十年》如何挖掘出新的亮點?在程蔚東看來,重要的是創作團隊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們的主創人員奔新疆、下嶺南,嚴寒酷暑都經受過,一頭扎下去,眼睛都變亮了”。
程蔚東分享了這些單元作品的拍攝故事。在離杭州不遠的建德鄉下,《心之所向》編劇兼導演李昂身體不適,在醫生的勸阻下才躺到擔架上。《理想生活》的編導進了義烏,才知道幾乎每一個小商品旁邊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
創作有時也是在創造生活
《我們這十年》播出后反響熱烈,各界人士紛紛給予點贊好評。程蔚東對浙江傳媒學院徐洲赤教授的評價印象深刻:“他說,幾乎在每一個單元都聽見了靈魂的對話,這正是所有藝術作品應該具備的特點。大家的熱烈反響讓我明白了,我們的創作也在創造生活、創造歷史。”
作為曾獲得過飛天獎最佳編劇獎的知名編劇,程蔚東執筆過《中國神火》《中國商人》等眾多主旋律佳作。他回憶,為了創作,他曾經探戈壁、進大山,尋找第一顆原子彈最初的蹤跡,還曾在高空中與機組乘務組對話……談及創作心得,程蔚東坦言:“創作主旋律作品,首先就是要發現主旋律。”(記者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