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風音樂、華夏衣冠、國風綜藝……近幾年的流行文化中,國潮當之無愧是群眾基礎最廣的“頂流”。
從《唐宮夜宴》《洛神水賦》到《只此青綠》《憶江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被推向高潮;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在作品中注入國風元素;鄉野間、景區里時而可見穿戴國潮服飾縱情山水的身影。傳統文化正以時尚文化的形式精彩呈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國潮的擁躉。
國潮國風的興起,實際上是一次文化尋根之旅,是確立文化身份、尋求文化認同的情感所寄。年輕人是領略傳統文化魅力的主力軍,也是傳揚傳統文化的生力軍。國風回潮,帶給人們的也不只是外在形式上那令人嘆為觀止的美妙,更在于可以激發人們去感悟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情感基因、人文精神、時代價值,從而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自己與國家的關系。文化演進是漫長的,文化積淀只有融入大眾生活,才是鮮活可親的、富有生命力的。讓時代的精神趣味、審美風尚和文化溫度內嵌于國潮、國風之中,以生動、鮮活而富有創造性的表達激活傳統文化,才會得到更多年輕人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文化自信自強不是空泛的,文化表達的方式越多元,社會大眾的關注度越高、對蘊含理念的認同感越強,文化傳承的根基就越深、就越有生機和未來。(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