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漫長的一生里,分別和愛不一定是相悖的。”在這個重逢與離別的永恒課題下,由芒果TV打造的中國首檔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再見愛人》迎來第二季。“在婚姻的困頓之中,我們應當如何?”《再見愛人2》給出的答案是:“沒有人應該成為一座孤島”。
11月1日,《再見愛人》第二季首播,以旅行紀實的方式記錄三對面臨婚姻危機的夫妻在旅途中的轉變與成長,從旁觀者的視角深度觀察感情變化、討論婚姻議題、洞察社會情緒。從首播的情況看,全新的婚姻樣本帶來了全新的思考——三對嘉賓面臨著“老年離婚”“死亡問題”“閃婚閃孕”“異地溝通”等真實的婚姻和現實問題。從30歲到60歲,不同年齡段的夫妻嘉賓呈現出全然不同的情緒感受和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特定情感樣本間的差異化也使節目更具觀察價值和現實意義。
比如,宋寧峰和張婉婷夫婦,在未經深思熟慮的情況下便走進婚姻,這個決定加速了雙方情緒沉積后的爆發。在這段旅程中,兩人都渴望為這段無法自洽的婚姻找到一個答案。又比如,蘇詩丁與盧歌有過非常美好的回憶,但長時間的異地狀態使他們被迫陷入無效溝通、矛盾激化的惡性循環中;在事業和愛情兩者的排序問題上,兩人都優先選擇了事業,無法平衡事業與愛情、無法及時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成為他們漸行漸遠的關鍵問題。節目透過表象投射現實,展示最真實的婚姻狀態和最本質的問題,直面現代婚姻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更加引發討論的,則是《再見愛人2》首次捕捉老年群體的情感需求,試圖破解當下社會老年人的婚姻困局。來自中國香港的陳美玲和艾威相識31年,除了愛與理解,他們的婚姻還面臨著責任與生死。正如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在節目中所說:“不管哪個年齡段都有情感需求,老年人婚姻所出現的問題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它的社會意義并不亞于年輕人的婚姻沖突。”《再見愛人2》緊扣社會現實,填補了情感綜藝缺失的空白,引發更多年齡段受眾的共鳴與共情。
而在節目模式上,《再見愛人2》延續“真人秀+觀察室”,觀察團以第三視角解讀三類婚姻關系的全貌,通過情感經驗和專業理論梳理矛盾,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理論化,尋找根本問題所在。在剖析婚姻與情感問題的同時,節目給予觀眾極大的情感參與,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代入情景審視自我,感受人物情感的起伏與走向,沉浸式地塑造審視情感認知和價值觀念。
《再見愛人2》以“離婚”為核心主題,不僅將鏡頭對準了夫妻雙方激烈的爭吵和情緒的宣泄,更記錄下溫情與愛意流露的瞬間,以此治愈當代人對婚姻的恐懼或排斥心理,正如節目呈現的“愛與分別并不相悖”,節目向大眾展現的也是一體多面的婚姻形態。從某種程度上說,節目是一場對離婚認知的“脫敏實驗”,也是對當代人所恐懼的婚姻的“祛魅”。節目以現實主義立場直面更深刻、更尖銳、更極致的婚姻問題,在開放式的討論中構建更積極的溝通模式和更健康的兩性關系,承擔起傳遞正向婚姻價值觀念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