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創作,胡歌、吳越等人主演的電視劇《縣委大院》在央視一套收官。該劇以生動平實的角度,描繪了基層干部群眾在光明縣拼搏奮進的鮮活群像,引發了一場沉浸式追劇熱潮,成為今年關注度最高的劇集之一。
直面基層改革現實
(資料圖片)
作為今年壓軸播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縣委大院》承載了許多觀眾的高期望值,尚未開播就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這部擁有“超豪華”演員陣容的電視劇,講述了光明縣委書記梅曉歌(胡歌飾)面對當地發展難題,和基層干部一起帶領人民群眾克服艱難險阻、共建美好家園的故事。劇中,除了胡歌、吳越等主演外,還有很多觀眾熟悉的演員面孔:黃磊、劉濤、李光潔、萬茜、黃覺、朱雨辰、尤勇智……
梅曉歌在光明縣進行改革的故事,正是我國縣級行政區開展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等工作的生動縮影。該劇一開篇便拋出三大難題:數據造假問題、拆遷問題、上訪問題。從這三大難題開始,《縣委大院》抽繭剝絲地展現了光明縣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多重矛盾:環境保護和工業發展之間的矛盾,破局改革和資金制約之間的矛盾,財政困難和改善民生之間的矛盾,體制改革和破除積弊之間的矛盾……從以上方面不難看出,基層治理工作千頭萬緒,牽扯到多方利益。正如劇中的縣委書記呂青山(黃磊飾)所說,“像是踩著一輛獨輪車,手里還扔著六七個小球。”
在電視劇制作過程中,《縣委大院》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基調。主創團隊深入一線體驗調研,通過散點、白描的手法,真實描繪出一幅鮮活的基層群像。該劇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以小人物折射大時代,聚焦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個體,通過細膩的鏡頭語言折射出濃郁的現實煙火氣,展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發展新畫卷。
以95%的精力啃下5%的硬骨頭
劇中,光明縣在拆遷、環保和招商引資等工作方面困難重重,急需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面對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應該如何破局?這考驗著梅曉歌等人的工作能力。梅曉歌的做法,恰恰凸顯了他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排除萬難的決心。例如,他在干部大會上抹掉虛假數字和目標,實事求是追求地區發展目標;動員婦聯干部挨家挨戶做拆遷戶的思想工作,以95%的精力啃下5%的硬骨頭。為了破解信任危機,他親自牽著奶牛賠償受騙的農戶……隨著劇情的推進,從拆遷到環保,從稅收到招商,從醫改到扶貧,以梅曉歌為代表的基層干部們,逐個攻破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近年來,質量上乘的主旋律電視劇陸續涌現,許多都關注宏大敘事題材。例如,《大江大河》描繪了改革開放給青年人帶來的歷史機遇;《人民的名義》講述了當代檢察官維護公平正義、查辦貪腐案件的故事;《山海情》將鏡頭對準脫貧攻堅這一宏大主題……和這些電視劇相比,《縣委大院》的切口更小,表現的內容更靠近當下,聚焦的現實世界更廣闊,創作難度因此也更大。
在光明縣工作遭遇挫折和困難時,梅曉歌回憶起他當初選擇下鄉時的決心,“你為當地老百姓做了實事后,你就忘不了他們看著你的眼神。”這是他一貫秉持的工作信念,也是本劇的主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作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他立足之本始終是為百姓、為社會多作貢獻。
心系百姓和地方發展的工作理念,讓梅曉歌能從更加長遠的角度看待地區發展。劇中,九原縣縣長曹立新雷厲風行、敢想敢干,一切工作都以經濟創收為目的,招商引資先人一步,但是對污染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梅曉歌卻始終堅持原則,不愿以老百姓健康的巨大代價換取一時的政績。他力排眾議在光明縣內全面進行環保整治,大片關停污染企業,同時大力推進農業改革,最終讓光明縣走上了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縣委大院》中的光明縣,是全國數千個縣域的縮影。該劇通過光明縣的改革發展,謳歌了千千萬萬扎根一線、默默無聞為民服務的基層干部。(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