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北宋的名臣,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清官,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故事才被后人演繹得生動而精彩。終其一生,包拯都不畏懼權貴,只要有人受了委屈,那么他都敢審理任何案件。關于審判,其中有句名言是“日斷陽,夜斷陰”。這句話的意思當然也很清楚,也就是說,包拯可以在白天審陽間的人,晚上包公審鬼故事。
包拯在定遠縣擔任地方法官時審理了一個“烏盆案”這個“烏盆案”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商人被一對燒制和售賣烏盆的夫婦殺害了,他的尸體被焚燒,骨灰被摻入泥土制成的烏盆,他的鬼魂附身于烏盆。當他被一個名叫張別古的老人買回家了,他趁機讓張別古為他向包拯訴苦。經過包拯的調查和審訊,證實這對夫婦犯了謀殺罪。最后,兇手被處決了,烏盆案的冤屈被洗清了。
這個“烏盆案”讓包拯經歷了一場“人與鬼的對話”。然而,這并不是包公審鬼故事最根本的起源。因為在這個案件中,盡管人們都知道包拯查出了案件并嚴懲了兇手,但沒有人相信包拯曾經和鬼魂說過話。那么,包拯審鬼的由來是什么呢?
原來,當包拯第一次出現在仁宗面前時,他提到了他經歷的“烏盆冤案”。雖然仁宗皇帝不太相信包拯的話,但是當時,皇宮內院廢棄的玉宸宮內,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鬼魂的哀嚎。所以,既然包拯說自己審過鬼,仁宗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玉宸宮的調查工作交給了包拯。
當包拯介入調查時,鬼真的出現了。太監總管楊忠被鬼附了身,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包拯。原來,這個鬼的名叫寇珠,是劉妃的宮女,為了贏得皇后的位置,劉妃與他的心腹太監郭槐用一只剝了皮的貍貓取代了玉宸宮李妃新出生的太子,而讓郭槐殺了太子,郭槐就把殺太子的任務交給了寇珠,寇珠一直不忍殺太子,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寇珠才被郭槐折磨致死。
包拯聽后,答應替寇珠伸冤,也替玉宸宮的娘娘伸冤,于是包拯就告訴了仁宗,玉宸宮的女鬼其實是宮女寇珠。寇珠冤死,還沒有重生,她之所以半夜哭,只是為了求助,讓她的靈魂超度。
仁宗采納了包拯的建議,立即派人超度冤魂果然,那天晚上玉宸宮很安靜。仁宗皇帝非常高興,他不僅直接提拔包拯為開封太守,還封包拯為“陰陽學士”。就是這一次,包公審鬼故事一炮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