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景區主要是什么植物?
白石山景區屬溫帶針闊混交林地帶,森林面積2.8萬畝,[3]可供觀賞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可達50多種。白石山景區主要植物類型有亞高山草甸、針葉林、闊葉林、落葉灌木、山地干性灌草叢及栽培植被等。主要樹種有華北落葉松、油松、白樺、紅樺、槲櫟、蒙古櫟、蒙椴、山楊、柳樹等;灌木有六道木、荊條、榛子、胡枝子、短序胡枝子、三裂繡線菊、中華繡線菊、美薔薇、大葉薔薇、鬼箭錦雞等;草本植物種類繁多,尤以禾本科、菊科為最突出;常見種類有白羊草、苔草、蘭刺頭、飛燕草等,白石山景區還有多種菌類植物,如松蘑、云盤蘑等。
白石山植被呈垂直分布較,油松林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1500米的陽坡半陽坡,多為人工營造的幼年林。槲櫟林分布于海拔1300—1500米的山脊及山坡地帶;海拔1400—1900米的陰坡半陰坡生長白樺林,灌木林以六道木等為主;在海拔1600—1800米的碾盤洼陰坡一帶有大面積落葉松林;在落葉松林之上的山頂地帶分布有亞高山草甸
白石山景區有什么特色活動?
白石山因山體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上部的白云巖蓋層形成于10億年前的海洋環境;地殼運動使這塊白云質大理巖產生了兩組以上的垂直節理,在后來億萬年漫長的歲月里,風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斷擴大,巖層變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佇立在穩固的花崗巖基座上,使得這些又奇又險的峰林在不斷的地質運動中能夠被保留下來。
白石山的白石是巖漿侵入運動時,炙熱的巖漿燒烤白云巖,使用白云巖發生重結晶等熱變質,變成了晶粒均勻的潔白的大理石。但白石山頂部因距巖漿較遠,火候不夠,雖了發生了熱變質,但未形成純大理巖,仍為層層疊疊的白云巖貌。
巖漿拱起上邊的地層后,破碎的地層經億萬年的流水刷和日曬、風吹的地層經億萬年的流水沖刷和日曬、風吹等風化作用,一點點被剝蝕掉,變成卵石、沙粒、土壤,冷疑在地殼淺部的花崗巖漸漸“破土而出”。
關鍵詞: 白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