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將于29日起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
首演時間:2022年10月29日、30日
首演地點:北京天橋劇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北方昆曲劇院出品的原創昆劇《曹雪芹》,將于29日起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該劇是北方昆曲劇院弘揚傳統藝術、傳播經典劇目的重要舉措,也將為“大戲看北京”增添一部昆曲邂逅舞蹈、再續“紅樓”因緣的好戲。原創昆劇《曹雪芹》由著名舞蹈舞劇導演吳蓓擔任總導演,吳蓓、王焱編劇,北方昆曲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袁國良領銜,近年來活躍在昆劇舞臺的北方昆曲劇院青年演員馬靖、翁佳慧、朱冰貞、張歡等聯袂主演。
分為四幕
展現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生活經歷
昆劇《紅樓夢》是北昆的巔峰之作,曾經榮獲“文華大獎”和摩洛哥“天使獎”,繼其成功創作之后,原創昆劇《曹雪芹》以曹雪芹后半生在北京西山的生活經歷為基礎,分為“隱西山”“憶紅樓”“繪紙鳶”“逝香山”四幕,將曹雪芹寄予曠世奇書《紅樓夢》中的思想情感與其生活中的精神品性相結合,借助“戲中戲”等多種巧妙的戲劇手法,以身世為引、作品為線,塑造和表現了一位博學多才、歷經坎坷、濟世愛民的文學巨匠偉大形象,并通過昆曲與音樂、舞蹈的跨界交融,展現曹雪芹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輝。
今年正逢北方昆曲劇院建院65周年,依靠北方昆曲劇院深厚的藝術文化積淀,楊鳳一院長敏銳地捕捉到昆曲與曹雪芹的藝術創作在審美上的共通性,將昆曲優美雅致的唱腔曲風和歌舞相融的綜合藝術形式變成內容表達的關鍵途徑,在展現出曹雪芹深邃思想的同時,賦予作品豐富的美學價值,成為不為時空所限、基于民族共同感情的藝術體驗。
跨界創新
注重舞蹈、音樂融入戲曲之中
總導演吳蓓將劇本文字所不能描述的意境空間、心理表現通過舞臺綜合手段表達,更深層次地表現人物和揭示主題。昆劇《曹雪芹》的核心,是圍繞曹雪芹的內心世界和藝術才情,運用現代性理念和表現手法,將他的精神、情感,對人生的哲思和對生命的信念傳遞給觀眾。昆劇《曹雪芹》的創排,更加注重舞蹈、音樂融入戲曲中的表現性、抒情性、寫意性、節奏性的作用。戲曲采取跨界的方式,是一種創新的途徑,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希望觀眾能從這部昆劇《曹雪芹》中觀賞到更多具有新意的美。
編劇吳蓓、王焱在劇本寫作之初,聽取了包括曹雪芹研究會專家在內的諸多意見和建議。將曹雪芹隱居西山直到病逝香山的這段生活經歷及其心路歷程,以其一身傲骨追求精神自由和平等博愛為主線,穿插戲中戲的時空夢境,將曹雪芹的藝術才情、人生感悟、情懷理想揭示出來,既要生動地展現出一個執著、深情、博雅、謙敬的文學家形象,也要在昆曲與現代藝術融合的過程中,將他的所思所想帶進當下觀眾的情感體驗里。通過描寫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過程,既體現出曹雪芹的入世情懷,對天下蒼生的悲憫之心,也體現了他的出世情懷,對人在世間苦海唯有自渡的省悟。
昆曲是載歌載舞的藝術,《曹雪芹》里的歌舞又有所不同,除了演唱曲牌,念白更多的是大量的吟誦,而劇中的舞蹈不再是傳統的程式表演,更強調肢體的表達,將動作舞蹈化。人物心理通過肢體外化表達出來,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手勢都需要經過反復訓練。這種跨界融合,與傳統戲曲并不違和,反而豐富了表演手段,使細節呈現更突出更強烈。師承昆曲表演藝術家計鎮華、陸永昌的北方昆曲劇院著名老生演員袁國良,曾經成功主演過多部歷史題材經典劇目。此次出演《曹雪芹》,對他而言仍舊是壓力與動力并存。融合了舞蹈、音樂的跨界藝術形式對于臺上的演員來說是不小的挑戰,袁國良在高強度的排練中專注于曹雪芹為人風骨和藝術初心的塑造,以此來接近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
唱腔設計
著名作曲家運用昆曲多種曲牌
昆劇《曹雪芹》的唱腔設計是著名昆曲作曲家王大元,現已至耄耋之年,此前北方昆曲劇院創排的與“紅樓”題材相關的昆劇《續琵琶》《紅樓夢》中,那些優美的唱腔都是由他設計的。昆劇《紅樓夢》是北方昆曲劇院的巔峰之作,昆劇《曹雪芹》既是對《紅樓夢》的完善和延續,更是一次全新的創作和突破。王大元在這出戲里運用了昆曲多種曲牌形式,南曲、北曲、南套、北套、南北合套,特別是集曲,在昆劇《曹雪芹》里王大元編了一段[金釵十二行],就是仿效傳統[十二紅]的路子,讓劇中的曹雪芹和他筆下的寶玉聯唱,十分精彩。作為北方昆曲劇院的“老人”,王大元希望竭盡全力發光發熱,以韻味深厚的唱腔彰顯昆曲藝術的獨特魅力,為昆劇《曹雪芹》成為北昆又一精品助力。
昆劇《曹雪芹》在舞美設計和服裝造型設計上有明確的主張和方向,要求唯美、現代、寫意、創新,具有辨識度。舞美設計上講究語言性和現代理念,追求唯美視覺和精神寓意,以及高科技的運用,采取了現代寫意而又科技化的方式,使環境和精神表現虛實相映。在服飾造型上,既注重沿用傳統的一些戲曲元素,又融入現代時尚理念,設計上創新獨特,人物個性鮮明,風格和諧統一,要求舞美和服裝造型統一起來,圍繞人物刻畫和主題揭示,并與演唱、舞蹈、音樂綜合起來,在舞臺上呈現一部新美別樣的舞臺佳作。
觀眾體驗
將昆曲與現代音樂、舞蹈融合
為了讓昆曲這種古老的戲曲藝術形式更多地為當下觀眾所接受,北方昆曲劇院一直在創新探索既能夠傳承傳統文化精髓,也能夠符合當代審美的原創作品。本劇出品人、北方昆曲劇院楊鳳一院長對這部作品寄予期待與厚望,希望演員們能夠突破自身固有的戲曲程式性身段,以不破不立的理念,將戲曲和舞蹈有機融合,以唯美動人、意味深遠的藝術呈現,來謳歌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以達到傳統藝術在當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昆劇《曹雪芹》演出陣容龐大,集中了北昆眾多優秀中青年演員,楊鳳一院長對此感到十分自豪,希望一部戲推出一批演員,像當年《紅樓夢》一樣,通過一部戲,青年演員逐步成長,逐漸成為昆曲舞臺上的中堅力量。
原創昆劇《曹雪芹》將昆曲與現代音樂、舞蹈有機融合,既展現了昆曲的藝術魅力,又大膽地引入更符合現代唯美藝術追求的表現形式,傳統、現代和時尚在此交融并蓄,呈現出一部生活情趣濃郁、人物塑造飽滿、人文思想深刻的藝術作品,讓觀眾們收獲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一窺曹雪芹的文人風骨。在楊鳳一院長的帶領下,北方昆曲劇院深耕傳統、守正創新,以每年三到五部作品的速度,創排了許多備受戲迷贊譽的精品佳作,其中《紅樓夢》更是摘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此次以跨界融合賦能傳統的新作《曹雪芹》,一定會備受昆曲戲迷和“紅樓”愛好者的關注與期待。
《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說,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夠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且具有人類文化根本價值的少有杰作之一,而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巨大成功,是與曹雪芹善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分不開的。繼昆劇《紅樓夢》成功上演之后,北方昆曲劇院又將原創昆劇《曹雪芹》搬上舞臺,通過中國美學和傳統藝術的詮釋和傳承,展現文化自覺、文化自省和文化自信。北方昆曲劇院將抓住歷史機遇,發揮首都作為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以宏大的發展愿景振興戲曲事業,創作出更多舞臺藝術精品。(記者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