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頒獎典禮上,愛情電影《漫長的告白》獲得4項提名,最終贏得了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該片的制片人徐佳含是一位95后北京姑娘,這是她首次擔任長片制作。日前,徐佳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相關資料圖)
一開始對電影只是“感興趣”
徐佳含1995年出生,是地道的北京女孩。雖然家里沒有人從事影視工作,但長輩們都非常喜歡文藝,對她的影響很大。北京這座城市濃郁的文化氛圍,給了她豐厚的滋養。上中學期間,她就常常去小劇場看話劇和去各大影院看影展。
“說真的,我從來沒有想到以后會從事電影行業。”徐佳含本科是在美國史密斯學院上的,她一開始學的專業是人類學,當時對電影只是“感興趣”。大一時,為了“能夠更專業地看電影”,她上了幾門電影學專業課。大三時,她通過學校的項目在法國巴黎學習了一年,她被法國濃郁的電影文化深深感染。她最終獲得了人類學和電影學雙學位。巧合的是,她的研究生論文導師安托萬·德巴克,曾經擔任過法國《電影手冊》的主編,也是新浪潮史的主要研究者。這一切,慢慢點燃了她心中的電影夢。
也是大三在法國期間,她認識了兩位更“高階”的影迷,三人以合伙人的身份共同成立了“午夜失焦”公司,這是一家專注電影內容生產和服務的國際化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市場前景,美學風格鮮明的優質商業和藝術電影項目。
當制片人最難的是融資
大約6年前,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徐佳含認識了導演張律。《漫長的告白》一開始把故事設定在韓國首爾,但徐佳含覺得,這個故事非常合適在國內拍,最終導演被說服了。
讓徐佳含感到高興的是,倪妮和張魯一看完劇本后都很感興趣,馬上就答應了下來。當時為難的是找到適合扮演哥哥“立春”的男演員,這時候,張魯一向她推薦了辛柏青。“立春”跟辛柏青此前扮演過的角色很不一樣,但沒想到一拍即合。
徐佳含告訴記者,她之前曾經擔任過《模范生活》《漫游》等幾部短片的制片工作,都是小成本作品,像《漫長的告白》這樣擁有大明星的電影還是第一次。影片在2019年12月份開機,2020年1月底結束拍攝,剛好趕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前期還好,但后期制作電影公司對于投資非常謹慎,我們當時在資金上還是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不過好事多磨,最終融資還是解決了,“這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了。”
現在國產愛情片泛濫,《漫長的告白》憑什么能夠脫穎而出,獲得本屆金雞獎評委們的信賴呢?徐佳含坦承,該片確實不是一部為市場而定制的商業電影,而是介于作者表達和商業電影之間,“我不認為所有的創作者都應該為了市場和票房而妥協,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是多元的。這部電影導演講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但卻又不局限于愛情,其中的微妙之處只能細細品味。這是這部影片的最大魅力。”
電影剪輯完成后,徐佳含就感覺這部電影會在各大電影節上大放光彩。果不其然,從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影片、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大師單元”、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前景單元”,到成為大阪亞洲電影節開幕影片,榮獲法國沃蘇勒亞洲電影節最高獎“金圓獎”等,一路風光無限。“我非常感謝導演的信任,能把這個片子交給我們這群年輕人來做,讓我們共同完成了一部滿意的作品。”
希望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制片人
雖然疫情的原因,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環境并不如意,但徐佳含依然對于中國電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中國的電影觀眾一定會越來越成熟,尤其是年輕的觀眾,他們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就接受各種電影的信息,當他們走進電影院的時候,一定會渴望更多元、更有深度的好電影。”
現在有一批像徐佳含這樣從國外學成回來的年輕人進入電影界,給中國電影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要說現在年輕電影人的優勢,我覺得他們可能更懂電影本身,更懂創作。”徐佳含自信地說。
徐佳含未來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制片人。2019年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期間,徐佳含見到了自己的偶像阿涅斯·瓦爾達,90歲的她上臺領取了“金攝影獎”。沒過多久,她就去世了。“她一輩子干這個事,干到了這個年紀,依然在創作,依然在持續地產出。我覺得這就非常酷。希望我也能做到像她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