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都市為背景的現代愛情劇,一直以來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從1990年代到2010年代,日韓偶像劇的引進掀起模仿海外劇集的潮流,《東京愛情故事》《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等電視劇,在熒屏上展現了既貼近生活又更加理想化的現實。隨著時代發展,審美迭代,網絡環境成熟,國產劇在探索過程中出現創新題材和年輕化趨勢,逐步形成本土化的偶像審美體系,觀眾能夠通過自我代入感受到近乎完美的愛情。
從歌頌愛情、敘述愛情、演繹愛情,到呈現在銀幕和熒屏上的純愛故事,愛情的社會語境在不斷改變,現代人的戀愛觀也在發生變化。都市愛情劇如何從同質化的偶像劇中脫穎而出,精準地跟上受眾的審美標準,為他們帶來全新的觀劇體驗?近期的熱播劇《愛情而已》成為很好的示范。豆瓣超過6萬人給出8.3分,和大熱的《狂飆》《長月燼明》共同躋身熱播國產劇排行榜前列,《愛情而已》以輕盈俏皮的風格呈現出美好的姐弟戀,成為近兩個月受眾影響力最強的國產劇之一。男主角宋三川(吳磊飾)是羽毛球運動員,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家網球俱樂部,戲劇情境充滿逆襲成長的熱血感。
面臨轉型的羽轉網選手和半路出家的俱樂部經理人,在攜手克服困難的同時并肩奮斗,打造出一所了不起的職業俱樂部,這條故事線成為該劇在親密關系之外的出圈亮點。編劇張英姬想要告訴觀眾的不只是現代人如何緩解兩性關系的焦慮,還有如何解放自我、成就自我和超越自我。女性在姐弟戀中對關系不穩定的擔憂,成為梁友安(周雨彤飾)身上的顯著特質之一,她雖然有著豐富的職場閱歷,內心深處依舊隱藏著不安,而宋三川的積極進取成為療愈她的暖陽。宋三川受困于自己在球場上不穩定的狀態,他對輸掉比賽的恐懼成為解不開的心結,原本只是俱樂部打工人的他,卻在梁友安的鼓勵下成為前途無量的職業球員。
兩個人的故事主線都是成長,而不是懸浮于現實生活之上的純愛,他們在遭遇瓶頸的時候互相鼓勵,在應對挑戰的時候彼此取暖,最終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人生起伏中的磕磕碰碰。打羽毛球出身的宋三川開始正視自己的短板,毫不猶豫地接受練習網前截擊的挑戰,在掌握網球技巧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規劃球路的思維能力。當俱樂部拿到參加巡回賽的入場券,梁友安體會到職業經理人的榮譽感、運動之美的感染力,同時也感受到愛情的美好。清爽真實的人物、健康純粹的親密關系、開放多元的審美標準,成為《愛情而已》展示給觀眾的亮點。
在成為《愛情而已》的編劇之前,張英姬已經有一部好評率頗高的作品《三十而已》,她曾獲得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連續劇最佳編劇(原創)提名。她一直用“而已”來命名自己的作品,既是為了提醒自己在創作上保持敏銳和真實,也是想讓那種解放焦慮的態度繼承下去。她由衷地希望女性能成長得更自由,解開捆綁自己的沉重壓力,不要被太多的焦慮束縛住。
對比《三十而已》中的女性角色,《愛情而已》中的梁友安在各方面顯得更加自在松弛,她不會為自己樹立人設標簽,不會在關鍵時刻硬扛,反而敢于用輕松自嘲的方式化解生活中的傷痛。都市劇里的真實質感、愛情產生的真實原因,都在男女主角的不斷碰撞中得以具象化,讓觀眾得以感同身受。
兩個獨立個體逐漸成為彼此的支撐和依靠,成為愛情這個命題之上更重要的閃光點。女性形象隨著時代而更迭,無論是轉崗時的職場瓶頸,還是有年齡差的戀愛關系,對于新時代的女性而言,都只關乎是否有直面的勇氣和選擇的權利。正如張英姬所說,“有的臺詞會講‘輕舟過重山,蝴蝶過山門’,我覺得對女性來說,30歲可能就是輕舟過重山的時刻,女性真正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決定權的時候,也一定是30歲以后”。
與之相伴而生的,是尊重女性、欣賞女性的男性承擔起責任,并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攜手成長。兩性視角之間的平衡,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細致刻畫,生活閱歷帶來的沉淀和智慧,加入體育競技元素的都市情感題材,成為《愛情而已》持續出圈的重要原因。(羅海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