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歷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獨特窗口,國慶假期又處于“金九銀十”的關鍵節點,透過這個長假的消費新變化,更能清晰感知經濟脈搏跳動的新氣象。
在浙江,出行旺、消費熱,各地國慶假期呈現“人山人海”新圖景。無論是游客,還是消費,杭州都實現兩位數增長。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杭州各景區景點累計接待游客1758.58萬人次,同比增長48.07%;全市總消費金額為294.74億元,同比增長28.9%。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個個有活力的火熱數據,彰顯出需求的新變、供給的升級和動能的澎湃。
動力源:科技加持體驗感
今年的國慶假期,杭州人潮涌動,外地游客數量大幅攀升,占比高達近七成,同比增長20個百分點。
和以往簡單的逛西湖不同,今年很多外地游客來杭州,是奔著體驗感來的。這份體驗,首先來自創意與科技的加持。
國慶前夕,杭州推出“AI導游”——杭小憶,游客只需用手機“碰一碰”隨處可見的藍色智能貼,就能快速享受訂票指路、餐飲推薦、AI伴游等多樣服務。
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杭小憶”服務游客近250萬人次,景區客流量實時查詢和景點路線伴游講解成為游客使用率最高的兩項服務。
過去,很多游客常遇到拖著行李逛景區的難題,在杭州有“輕松游”幫你解決。北京游客蘇女士在酒店退房后,只需掃碼付款下單,工作人員直接將行李送到車站,“解放了雙手,我還能再打卡一個景點,不用趕時間回酒店拿行李了。”
科技的融入還為文旅開辟了新道路。國慶假期,杭州湖濱步行街吸引137.67萬游客,同比增長23.1%,不少游客體驗了什么是“逛街”“觀演”兩不誤。
煥新亮相的西子廊橋,是街區“頂流”,這個可以隨時打開、變換聲光色彩的“盲盒”連廊,白天是一個沉浸式裸眼4D實景互動屏幕,夜晚是藝術家輪番登場表演的空中舞臺。一曲《梁祝》過后,來自吉林的95后游客吳琳琳立馬把拍下的視頻分享到了朋友圈。
這份體驗感還來自文化。在靈山景區,在《黑神話:悟空》IP的帶動下,很多游客體驗角色扮演,與經典游戲中的角色互動,邊登山邊探尋自然與文化的交融;在良渚博物院,這里匯聚了來自全國11家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讓人深刻感受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國大城市廣場,為假期而布置的“重返武林”藝術展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市民游客……
新解法:構建消費新場景
告別“打卡不刷卡,旺丁不旺財”,今年這個國慶,不少游客有了“逛不完、看不夠、買不停”的體感。數據說明一切:杭州零售行業消費金額162.97億元,同比大增41.4%。
新轉變的背后,來自杭州構建的消費新場景,它不是“從無到有”,而是“有中生新”“從有到優”,向融合要活力,讓新場景“熱起來”。
在奧體商圈,場館內,陳奕迅演唱會連辦三天;場館外,杭州奉獻了一場“演賽展商旅”的消費盛宴。在奧體周邊,杭州舉辦持續6天的美好生活創意市集,實現銷售額近百萬元,帶動蓮荷里商圈20萬人流、消費400萬元。
市集之外,活動舉辦地的酒店入住率也同步增長。據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統計,國慶假期,濱江區住宿需求大幅增長,蕭山區成為游客入住最多的地區之一。
“演唱會結束后本來想著乘最后一班高鐵回去,最后逛得走不動路了。”來自上海的陳奕迅歌迷小章笑著說,像她這樣專為演唱會而來的歌迷,不少都會留在杭州再玩上兩三天。
“借助陳奕迅演唱會帶來的大量人流,我們將夜秀、夜購、夜宴、夜市完美有機融合,共同構建了一個集文化、娛樂、購物、餐飲于一體的多元化夜間經濟生態,進一步培育了‘演賽展商旅’結合的消費增長點。”杭州市商務局主要負責人說。
杭州并不是臨時起意。今年7月,杭州便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演賽展商旅”聯動 打造“賽會之城·購物天堂”的若干措施》,鼓勵利用演賽經濟打造線上線下融合購物平臺,給予單個企業最高1000萬元支持,推動演藝、賽事、展會、商貿、旅游的流量成為消費的能量和經濟的增量。
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言:“自駕、自助和自由行游客的消費場景已融入包括街區、商圈、博物館和文化娛樂空間,非景區消費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景區消費。”
國慶假期圓滿收官,于杭州而言,從長期來看,要接續長假燃起的這一把“火”,需要推動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速普及。
“各地都在注重培育沉浸式、互動式、數字化的‘文旅+’新場景,打造文旅爆款產品培育矩陣,加快培育千萬級核心產品和爆款產品。”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社會研究室副主任吳瑤認為,為了讓消費活力充分迸發,各地還要注重發展街巷經濟,打造美食、文化、休閑一體的街巷綜合消費體驗區,推出“美食主題街區”“浙菜綜合街區”“特色小吃街”等餐飲消費場景。
消費向“新”而行,幸福方能向好而進。 ( 劉健 葉怡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