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影視改編需獲得授權,否則可能面臨民事賠償責任
上海16位平均年齡62歲的阿姨,為過戲癮坐大巴到橫店影視城“翻拍”的《甄嬛傳》火出了圈。這部約15分鐘的微電影《新版甄嬛傳》9月28日在某視頻平臺發布后點播量已過百萬,近日又因為媒體爭相報道,關注度呈幾何量級躍升。事實上,這種沉浸式體驗拍攝項目在橫店影視基地已經有近十年經營經驗和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但隨著《新版甄嬛傳》走紅網絡,背后影視改編權等相關法律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相關資料圖)
不會追究阿姨們的法律責任
27日下午,《甄嬛傳》制片人曹平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劇方法務已向播出平臺發出公函要求下架該視頻,但她同時也表示,不會追究阿姨們的責任,“阿姨們一定是很喜歡這部作品,她們的初衷沒有問題,我們能夠理解。”
然而,退休阿姨翻拍的這部《新版甄嬛傳》在視頻平臺大火后,卻引發相關法律人士的冷思考。好律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陳亮接受采訪時表示:影視改編也需要獲得授權,如果拍攝者沒有獲得原著作權人的授權就使用相同劇名、情節、臺詞等明顯涉嫌侵犯著作權的元素或細節,可能面臨民事賠償責任。
用于商業目的要征得版權方授權
《甄嬛傳》制片人曹平告訴北青報記者,她也是27日上午因媒體采訪才得知相關事件,此事目前的進展是公司法務部門已向播出平臺發出公函,要求下架。“如果只是自娛自樂沒有關系,但公開發布而且有商業目的的話,沒有征得版權方的授權,就不符合知識產權法的相關規定了。”不過,曹平表示劇方能夠理解阿姨們喜歡作品才會去拍攝的初衷,不會追究阿姨們的責任。當被問到,自媒體時代,大眾習慣并且喜歡在網絡上發表和分享視頻作品,未來這種自發翻拍《甄嬛傳》的個體行為是否有可能獲得劇方的正式授權時,曹平表示,首先要尊重版權的合法性,公開發表的翻拍作品牽扯到版權方、作者、演員等方方面面的權益,“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考慮”。
北青報記者在短視頻平臺查閱“甄嬛傳老年版全視頻”,僅有關于該版《甄嬛傳》的相關新聞報道,該段視頻已經下架。查閱B站,在“14請叫我付欽大人”up主的賬號,可以看到老年版《甄嬛傳》,該視頻有114萬播放量,5608條留言,北青報記者查閱該up主并非該劇官方賬號。
“私人微電影”已成橫店特色體驗
據媒體報道,橫店影視基地類似的“私人微電影”拍攝項目已經成為了橫店文旅特色體驗之一。橫店影視城微電影有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總導演張金泉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該業務已開展近十年,最多時一天可拍四五十部。體驗分不同價位和檔次,初級體驗版,拍攝時間一般在兩個小時左右,價格為3800元,配備導演、攝影、服裝、造型各一人。豪華版多配一個化妝師、兩個場務,基本價格在12000元。定制版面向企業及平臺用戶,成片品質幾乎可達到真正的電視劇效果,價格通常三萬元起。
此次阿姨們翻拍《甄嬛傳》人均消費4000元左右,屬于高配“大制作”。在劇本方面,這項業務開發的類型也根據人群偏好全面覆蓋,比如針對低齡兒童的《少年包青天》《少年黃飛鴻》,針對初中生的《三顧茅廬》《智擒鰲拜》,針對中老年群體的《甄嬛傳》《傳家》《延禧攻略》《乾隆下江南》《唐伯虎點秋香》等。
參演阿姨年齡平均62歲
近日,上海16位阿姨坐大巴趕到浙江金華橫店影視城,為過戲癮包劇組“翻拍”微電影《甄嬛傳》在網上引發熱議。參演的阿姨們,年齡平均62歲,最大的超過70歲,其中一位阿姨的老伴也特意趕來飾演《甄嬛傳》中皇上角色。該微電影在某視頻平臺于9月28日發布后,約15分鐘的微電影點播量超過100萬。
組織這些阿姨去金華橫店拍攝的,是上海瑞馳時尚俱樂部的彭愷。他發文介紹,之前有個朋友和他聊天的時候說他媽媽退休之后很無聊,想找點好玩的事情,問他有沒有什么辦法。于是,彭愷想到了電影《甲方乙方》“好夢一日游”,推出了“穿上美美的古裝”+“定制劇本”+“旅拍”+“熱門影視劇IP”=包個劇組拍《甄嬛傳》。
所有參演人員全部從上海出發,坐大巴到橫店,一共三天兩晚,其中拍攝只花了一天時間——實際拍攝花了6個小時,最終的成片15分鐘。另外時間是去橫店影視城周邊玩。
關于費用,彭愷透露,這次參演的共17人,16位阿姨加上一位叔叔,都是在上海生活的退休人員,退休前從事工程師、老師、媒體等職業。“包括大巴的費用,餐飲住宿、其他景點門票,包場整個劇組、場地、道具、電影制作等所有費用在內,人均在4000元左右。”(記者楊文杰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