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懷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處于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沅水自南向北貫穿全境,總面積27564平方千米,地處北緯25°52′22″~29°01′25″,東經108°47′13″~111°06′30″之間,南北長353千米,東西寬229千米,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懷化市南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柳州),西連貴州省(銅仁、黔東南),與湖南省的邵陽、婁底、益陽、常德、張家界等市和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接壤。
懷化市地處上揚子地塊與南華裂陷槽的過渡地帶,區內地層發育齊全,構造運動、巖漿活動頻繁,地層出露完整,從震旦紀至新生界沉積巖相構造齊全,巖性組成復雜。前震旦紀地層褶皺強烈,以斷裂構造為主導,全市形成一系列北東和北北東深大斷裂和大斷裂為主體的斷裂構造體系。
懷化市境內山丘重疊,峰巒起伏,地形復雜。地貌輪廓自西南向北傾斜,呈一狹長地帶。東南部雪峰山脈成弧形盤踞,西北部為武陵山脈所綿延,中間丘崗起伏,形成若干盆地。地勢最高點為雪峰山脈之主峰蘇寶頂,海拔標高1934米;最低為沅陵的界首,海拔僅45米。東西兩側高峻,南部突起,向中、北部傾斜,呈簸箕形,向北東敞口。
懷化市地處中亞熱帶川鄂湘黔氣候區和江南氣候區的過渡部位,境內四季分明,嚴寒酷暑期短。按候溫劃分,3月1日至5月31日為春季,6月1日至8月31日為夏季,9月1日至11月30日為秋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為冬季。
春季南方暖濕空氣勢力逐漸增強北上,氣溫逐日升高,降水量日多。天氣多變。北方冷空氣勢力漸漸北退,南來暖濕氣流開始北上,冷暖氣流交匯于境內,從而形成“春天孩兒臉,一日有三變”的氣候特色。
懷化市有什么地域文化?
瑤族文化
罷稼節,農歷正月初二為罷稼節,意在莊稼均已收割貯藏,冬耕冬種已經結束,喜慶豐收。它是瑤族人民傳統節日,每年都要隆重歡慶。是日,家家戶戶要宰雞、殺鴨、稱肉、做糍粑,全家人團聚舉杯共飲,有些地方還舉行祭祀廟王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盤王節,農歷十月十六日為盤王節。相傳盤王是瑤族人民的祖先,是日為盤王的生日。新中國成立前,龍船塘瑤族沒有過盤王節的習俗。1984年,國家民委規定10月16日為盤王節,1985年,全國首屆盤王節慶祝會在南寧舉行。
村寨習俗
侗家坐的習俗,到侗鄉做客,要尊重坐的規矩。如果坐在主人家的大門檻,屁股對著堂屋的神壁,被認為是對主人家的祖先不敬重。主人家新的紅漆四腳板凳不能隨便坐。有這樣板凳的人家,說明他家則娶了新媳婦,凳子是娘家陪嫁去的,是新媳婦專用凳子,待新媳婦生了小孩以后,這凳子才可以隨便坐。侗家的火鋪,是侗家人炊事、烤火和接待客人的地方,主人恭請客人坐火鋪里邊,那是上好的坐位,客人要正襟危坐,不要將兩腿大大張開,否則被認為對女人家不尊重,也不能架二郎腿,那樣會被認為是擺架子,瞧不起主人家。
服飾習俗
衣著,境內少數民族衣著自有特色。白族人愛穿白色,有“要得俏,一身孝”之說。男子穿白色對襟衣,上配黑色領褂,腰系桃花兜帶,并配撒穗荷包。頭戴白色布巾,下穿藍、青色褲。女子內穿白色滿襟衣,邊加藍干,上套黑色領褂,外罩繡花圍裙,下著藍、青布褲。
首飾,境內人民,歷來喜配戴首飾,少數民族尤甚。《老學庵筆記》云:辰、沅、靖州蠻,男未娶者,金嗚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數珠掛于頸上。《中華全國風俗志》云:男人富者,網巾束發,貫以銀贊四五支,其長如匕,上扁下圓。左耳貫銀環如碗,項圍銀圈,手戴銀釧,婦女銀簪,項圈、手鐲,惟兩耳皆貫銀環,富者戴大銀梳,以銀索蜜繞其髻。未婚者,額發中分,結辮垂后,以海貝銀玲藥珠為飾。小孩興戴項圈、鎖、鈴鐺、富貴牌,羅漢、觀音像、腳圈、手圈等。首飾質地有金、銀、銅、寶石、鉆石、珍珠等。
穿耳,穿耳戴耳環是境內婦女的習尚。每年臘月初八,是少女穿耳日,從事首飾業者兼操此技。女子滿12歲,即穿耳戴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