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奧迪不僅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貫穿于全價值鏈,以ESG標準作為其中的重要錨點,還希望以實際行動‘與中國美好生活偕行’。”
近日,在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來臨之際,奧迪中國在北京正式啟動全新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奧迪中國自然城市行動”。在項目啟動儀式上,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博士表示:“奧迪注重人、城市、自然的和諧共生,‘奧迪中國自然城市行動’是我們在華開啟的企業社會責任全新篇章。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項目,聚焦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探索創新路徑,為中國綠色發展和轉型貢獻力量;也期待未來可以攜手更多利益相關方,共同建設越來越多充滿生物多樣性的綠色、美好、宜居城市。”
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年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成功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成為全球共識。作為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全球領導者之一,中國始終將生物多樣性視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提出:“我們要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資料圖)
業內觀察人士表示,奧迪中國自然城市行動,作為奧迪探索可持續發展實踐路徑的又一創新舉措,在“通過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領域,為行業樹立全新標桿,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貢獻創新思路和解決方案。
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創新范式:共建綠色宜居城市
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不僅需要按照生態標準來衡量,而且需要以對社會責任的感知和良好的企業治理來評判。
2023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演變,城市生物多樣性成為“人-城市-自然”和諧共生與協同發展的基礎,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人類社會生存和未來發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據悉,“奧迪中國自然城市行動”項目,旨在通過“奧迪中國自然城市行動”向公眾科普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提升公眾綠色意識,引領未來出行和綠色生活方式,打造綠色、美好、宜居城市,是奧迪中國邁向“奧迪與中國美好生活偕行”企業社會責任愿景的又一創新舉措。未來,奧迪中國將繼續推進本土化戰略,在構建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的同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項目啟動當天,奧迪中國與環保組織自然之友聯合發起“自然城市守護者”公益倡議,倡導城市居民關注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以綠色出行和生活方式,參與到自然城市守護行動中,在城市中守護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奧迪中國自然城市行動”計劃還將在今年聯合自然之友推出《北京自然城市觀鳥指南》,通過打造內容新穎、形式有趣的北京野生鳥類觀賞路線出行指南,向廣大公眾科普城市生物多樣性知識,提高人們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以實際行動與奧迪中國共同構建綠色、美好、宜居城市。
自然之友總干事劉金梅表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城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國成立最早的環保社會組織之一,我們感謝奧迪中國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和行動,期待未來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自然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更多角落。”
3年后在全球市場推出的新車型將全面切換為純電動產品
據悉,奧迪中國始終致力于以實際行動支持“雙碳”目標。奧迪也將持續擴大在中國的新能源車型陣容,圍繞e-tron創建完整的生態體系;構建循環經濟,讓循環理念成為汽車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貫穿于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營銷、再利用的各個環節之中;推出LOGISTICS升級版產品運輸及包裝方案,實現綠色物流;多措并舉,助力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港口;先行探索綠證購買,在上海港與廣州港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奧迪中國還全力支持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綠帶行動”公益林項目,推動荒漠化防治,恢復生態系統,振興當地經濟,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面向社會,進取創新,奧迪正在以多種方式助力中國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奧迪“Vorsprung 2030”全球戰略發布,奧迪正在系統性地推進向可持續商業模式轉型,同時為品牌加速電動化轉型提出更加明晰的時間規劃。奧迪在2021年成為第一家宣布燃油車業務退出路線圖的德國高端汽車制造商:從2026年開始,奧迪在全球市場推出的新車型將全面切換為純電動產品;至2033年,奧迪將逐步停止內燃發動機的生產。
奧迪方面表示,為進一步推動電動車型的開發,奧迪充分發揮大眾汽車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開發包括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J1高性能電動化平臺、MLB evo縱置模塊化平臺以及PPE豪華車型電動化平臺在內的四大模塊化電動平臺,實現產品電動化,覆蓋緊湊型車型及高性能車型各大細分市場。
聚焦到中國市場,奧迪持續拓展本土化電動車型陣容。2022年,奧迪攜手合作伙伴在長春共同成立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PPE平臺引入中國,基于該平臺打造中國市場專屬的純電動車型。2023年,隨著奧迪Q4 e-tron和奧迪“Roadjet陸地專機”Q5 e-tron優先打開奧迪在緊湊型和中型車型細分市場的電動化局面,以及2023年下半年首款基于PPE平臺打造的量產車型奧迪Q6 e-tron的即將推出,奧迪將迎來其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攻勢。到2025年,奧迪計劃向中國客戶提供5款本土生產的純電動車型。
未來,回收的再生材料將有一半以上可再度用于汽車生產
有關資料顯示,在車型全面電動化和生產物流脫碳化之后,汽車的絕大部分碳足跡將來自于供應鏈環節。據悉,到2025年,平均一輛奧迪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總碳排放量將有約25%來自供應鏈生產。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承諾,奧迪從源頭著手,聯合遍布約60個國家的14000多家供應商共同行動。
奧迪方面表示,早在2018年,便啟動供應鏈“減碳計劃”,與供應商合作探索減少碳排放的具體措施。2021年,奧迪供應鏈碳排放共計減少了超過48萬噸。奧迪供應鏈還將可持續發展的足跡延伸至高效、可持續地使用自然資源行動中,例如,“鋁閉環”(使用回收鋁)、玻璃回收(循環利用受損的車窗玻璃),以及化學回收(熱解工藝回收混合汽車塑料碎片)。
其中,“鋁閉環”項目可以大幅減少供應鏈中原鋁的使用,確保高質量的鋁廢料得以重新利用。在沖壓車間,供應商將多余的鋁廢料進行回收并作為再生鋁利用,回收率幾乎達到100%。與使用原鋁相比,這一項目使得鋁生產所需的能源減少了95%,不僅節約了寶貴的原材料,還保障了汽車在使用階段的生態平衡。得益于“鋁閉環”回收項目,奧迪在2021年減少了超過19.5萬噸碳排放,與上一年相比多減排了約3萬噸。
與此同時,奧迪正在按計劃推進受損玻璃回收項目,致力于在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使用二次回收材料,減少整個價值鏈對環境的影響。目前,奧迪正攜手合作伙伴開展這一項目試點,針對回收方式、材料品質和公益可靠性進行研究,并將回收生產的新車窗應用于奧迪純電車型。
據悉,奧迪堅定秉承“在中國,為中國”理念,持續加大投入,不斷強化本土生產和研發實力,協同推動中國汽車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去年6月,奧迪投資約26億歐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在長春啟動,奧迪也將由此迎來在華首個純電動車型生產基地,預計2024年年底正式投產PPE車型。新生產基地建成后,將為長春創造約3000個新工作崗位。
今年,奧迪還升級了在北京的研發中心,全新奧迪中國樓已于3月盛大開業。作為奧迪在歐洲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奧迪中國研發中心可實現端到端開發,將成為奧迪探索面向未來前瞻技術的創新中心。目前,奧迪中國研發中心已擁有超過90%的本土研發人才,重點聚焦智能座艙、數字互聯服務、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等方面,滿足中國用戶的獨特需求。
“今年是奧迪業務轉型的關鍵之年,也是技術加速之年。”溫澤岳說道,“在這場變革中,我們會繼續發力中國市場,相信奧迪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