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的高科技很發達,電影語言甚至有可能變化。但我覺得有一點不變,那就是對人性的深刻挖掘與表達和對人美好情感的詮釋與釋放。”中國導演霍建起2日表示。
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開幕式暨紅毯儀式日前在西安舉行,“金絲路獎”吸引了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1598部影片報名參與角逐。在本屆電影節的大師班活動中,受邀的中外電影人線上線下相聚,共議電影藝術中的文化自信與人文共情議題。
在中國導演萬瑪才旦看來,無論美國電影、法國電影還是亞洲電影,“雖然他們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你能感受到里面人性的東西,那種真摯、樸實的東西是非常一致的。”
萬瑪才旦表示,自己的電影雖然是藏族題材,但要反映的是關于人的故事。“人性的才是世界的。只要電影講人性的故事,來自不同國家、地域的觀眾就都能接受,也都會感受到電影的表達。”
作為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形式,電影是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隨著華語電影人走向世界,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舞臺上的變化與發展也引起中外電影人的關注與探討。
“近幾年,我看到很多中國優秀的商業片,和以前我在國際電影節中看到的部分商業片不太一樣,因為我們在這些中國電影中既發現了文化色彩,也能看到其商業價值。”日本制片人市山尚三表示,在國際舞臺上,部分中國電影非常鮮明地表現出了中國的文化特色。
但在現今國際電影市場背景下的中國電影仍稍顯弱勢,對此,中國導演謝飛表示,“我們必須做好自己的文化鏈,做好有價值的民族文化電影,它們將通過電影節走向世界、走向文化界、走向藝術片市場,甚至走向課堂,使年輕一代的觀眾多了解中國,多看中國的電影。”
據悉,本屆大師班活動旨在加強文化藝術資源共享,深化人文合作,促進交流互建,推動中國電影文化事業發展新成就、新經驗落地生根。(楊英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