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珠寶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紹基
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共生共振,恰好契合了周大福珠寶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紹基在采訪中不斷提及的核心點——“變”。面對新消費浪潮與年輕化需求的迭變,周大福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深耕”,逐步探索出一條珠寶行業的創新與變革之路。
破局之道:在變革中穿越行業周期
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批受益于經濟紅利的珠寶企業,周大福見證了過去幾十年來黃金消費市場的高速擴張,同時也親歷了行業生態的根本性轉變。
在黃紹基看來,各大珠寶品牌都需要根據新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不斷變革。品牌力、產品力、創新力、供應鏈才是企業能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在當前瞬息萬變的市場格局中,企業要愿意變、懂得變、敢于變。”黃紹基進一步強調。
在2024年進行的門店數量以及區域布局的調整正是周大福珠寶應對挑戰的“緩沖”舉措。在經歷多年高速門店擴張后,主動優化門店網絡有助于周大福珠寶保持行業地位及穩住市場份額。
周大福珠寶的新形象店
“市場總在波動,關店也并非有弊無利。目前來看,凈關店的數字對我們目前的市場份額增長策略影響甚微。現階段,比起追求門店數目,我們更聚焦于企業高質量發展,關注門店生產力、產品線和服務體驗的全面提升。這與我們未來的布局有很密切的關系。”黃紹基解釋。
金價波動在短期內無可避免會對行業企業造成銷售壓力,但消費市場仍然潛力巨大。如何能夠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黃紹基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外乎是好好“修煉內功”。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文化賦能和精細化管理等內在競爭力來夯實根基。
“作為集團核心制造基地之一,周大福匠心智造中心已構建起傳統匠心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范式樣本。這也是企業面對挑戰時,以自我革新實現破局的重要體現。”黃紹基接受采訪時表示。
雙螺旋驅動:數智化升級與文化賦能
近年來,在新消費語境下,黃金珠寶消費市場持續分化,數智化轉型升級成為支撐企業長期發展的根本動力。
“科技不但為我們的工作帶來方便、精準、愉悅,提升生產效率,也令過往無法完成的珠寶設計得以實現。”黃紹基說。
電腦雕刻筆設計珠寶模型
目前,周大福珠寶集團已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數字化生態,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及智能化的供應鏈更是成為其中的亮點。可以在足金材質上制造幾何、鐳射等標準化圖案的CNC(計算機數控)自動化足金加工機器彌補了人工標準化生產款式的不足。
自動物流配送中心2號倉在實現100%全自動化基礎上,新增鉆石鑲嵌類產品的自動識別及配貨功能。1號倉則采用人機結合模式,每天最高可配出至約3000家門店,與此前的每天1000家門店數量相比,配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全自動的物流配送中心
依托柔性制造重構制造流程,鑲嵌類專業定制產品交付周期突破性壓縮至10天內,比以往的生產周期快約一倍。簡約款式產品更可以實現下單后24小時極速定制,3天內到家。
在銷售環節,品牌構建全渠道新零售生態,通過AR虛擬試戴技術實現沉浸式場景體驗,結合智慧門店動態數據分析與個性化定制平臺,打造“需求洞察-精準響應-價值共創”的數字化閉環,使周大福珠寶建立起與新生代消費者深度情感連接與實時交互的通道。
一方面,周大福珠寶通過技術升級與供應鏈數智化轉型,力求在多變的市況中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另一方面,由于消費者對于黃金珠寶產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以文化IP賦能產品開發,打造兼具工藝美學與情感價值的國潮精品成為品牌開辟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支點。
“周大福傳福系列正是糅合傳統文化、工藝、時尚設計理念的優秀例子。該系列從2024年4月推出至一月底零售值已達24億港元。”黃紹基表示。
具有中華文化元素且設計時尚的珠寶首飾
強大的產品力由良好品質、創新設計、精湛工藝決定,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才是對品牌開拓新市場,掌握行業話語權的有力支撐。
從文化旗艦落地,到區域戰略升級再到人才全球化戰略,周大福正在加速全球化步伐。“我們早已開始國際化布局。目前,集團已構建‘區域設計+全球運營’體系,在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均有門店開設。”黃紹基表示。
2024年11月26日,周大福珠寶集團公布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2025 財政年度上半年,其他市場(不包括內地免稅店)的零售值提升了8.5%。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日本等幾個主要市場的零售值均見增長。
“出海不是簡單開店,我們要做東方美學的翻譯者,而非搬運工。我們希望以珠寶為媒介,輸出更多優秀傳統文化。”黃紹基強調。
周大福大師工作室傳承中國傳統黃金工藝
2024年,是周大福珠寶成立95周年。站在這一重要的發展節點,周大福珠寶正錨定百年基業開啟為期5年的品牌轉型之旅。正如黃紹基所說,在此期間,集團將專注于品牌轉型、優化產品、提升運營效率、加速數字化進程和強化培育人才這五大策略方針的推動及實施。這場企業革新,似乎正在構建起傳統珠寶業與未來消費趨勢的對話橋梁。
關鍵詞: